美3.7兆元對以、烏、臺灣軍事援助與否 國會大戰將至

2024年2月6日,臺灣新竹的軍事基地,一名士兵在新年前進行投擲手榴彈訓練。(路透社)

參議院上週日(4日)釋出1份修訂後的外援法案,提供軍事支援給烏克蘭、以色列和臺灣,其中印太地區和臺灣大約到軍事援助高達1097億元,但目前尚不清楚這項價值約1180億美元(約3.7億元新臺幣)的法案能否在國會通過,衆議院院長強生(Mike Johnson)宣稱該法案在衆議院的通過前已經「胎死腹中」(dead on arrival),但還表示將繼續推動另一項以色列援助法案,但將烏克蘭排除在額外援助之外。

據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6日報導,美國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穆雷(Patty Murra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隨着烏克蘭彈藥告急,擊退普丁的殘暴入侵變得迫在眉睫,我們必須伸出援手。」她還說:「是時候讓國會行動起來了。」

該法案包括600億美元(約新臺幣1.88兆)的烏克蘭安全和經濟援助,其中484億美元用於軍事支援(約新臺幣1.51兆)。其中包括137億美元(約新臺幣4294億元)用於烏克蘭安全援助計劃,以及199億美元(約新臺幣6237億元)用於回填從美軍庫存中發送給烏克蘭的武器。此外,還有16億美元(約新臺幣501億元)的外國軍事援助,這筆款項可以讓烏克蘭和受到俄羅斯入侵影響的歐洲國家使用這筆款項向美國國防承包商購買武器。

從去年12月開始,拜登政府已經使用了之前援助方案中最後一筆烏克蘭援助款項。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人開始反對對烏克蘭的援助,並以美國南部邊境非法移民議題作爲杯葛的基礎。

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如果我們繼續資助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不分青紅皁白的戰爭,我們如何能一本正經地批評普丁對烏克蘭平民和民用基礎設施的定點打擊是戰爭罪行呢?」

該法案還包括106億美元(約新臺幣3322億元)給國防部,以繼續向以色列提供彈藥和其他武器。連續4個月的轟炸導致大約85%的人口流離失所,並造成數萬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40億美元(約新臺幣1253億元)用於鐵穹和大衛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以及12億美元(約新臺幣376億元)用於採購Iron Beam雷射系統,以對抗短程火箭威脅。

此外,還有另外35億美元(約新臺幣1097億元)的外國軍事援助給以色列,以及同樣數額的款項給印度太平洋安全夥伴,包括臺灣。

與去年12月的法案不同,新法案還額外增加19億美元(約新臺幣595億元)專門用於回填從美國儲備庫發送給臺灣的武器,提供五角大廈長期要求的撥款,這將使五角大廈能夠利用總統下令快速轉移武器給臺北的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