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人就有1個患消化性潰瘍 營養師曝6招護腸胃

臺灣不少民衆患有消化性潰瘍,營養師薛曉晶提到,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並分享6招護胃的方法。(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灣不少民衆罹患消化性潰瘍,屬於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營養師薛曉晶提到,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可能是喝酒或抽菸等外在因素,另外遺傳也會造成影響,並分享6招保護腸胃的方法。

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指出,臺灣罹患消化性潰瘍人數約10至20%,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消化道壁破損狀況的疾病,引發因素有很多,例如酒精和尼古丁,會增加胃酸分泌,如果父母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孩子患潰瘍機率可能是普通人的3倍。

薛曉晶說,民衆若患有消化性潰瘍,須依潰瘍程度攝取不同食物,處於急性期,飲食要溫和無刺激,胃部止血後2至3天內,建議暫時別吃東西,經醫師許可才能開始進食,而且最好選擇流質、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牛奶或將食物製成流質狀,止血後2、3天至恢復期,可食用軟質、溫和飲食,或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

第二是恢復期需多攝取蛋白質,有助於加快癒合,另外還需補充鋅與硒,因爲鋅是維持免疫系統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的重要成分,鋅含量高的食物有生蠔、瘦牛肉、南瓜籽,另外硒能減少感染和促進癒合,可以多吃巴西堅果、鮪魚、沙丁魚等。

薛曉晶提到,護胃第三招建議患者多吃高纖食物,因爲纖維能在人體內產生不同生理效應,有效調節腸道功能,例如蘋果、燕麥片等水溶性纖維,能夠增加腸道內容物的黏度,而非水溶性纖維,例如全穀物、格蘭諾拉麥片和亞麻籽,則可以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在大腸的留存時間,減少腹脹、排便不適與疼痛感。

第四就是補充「益生菌」,臨牀數據顯示,若患有胃腸道疾病,益生菌可以減少細菌數量和感染,不僅如此,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時,益生菌還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略微提高治療效果,乳酸菌則能減少細菌量,並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第五則是避免菸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喝酒會損害消化道,進而導致潰瘍或其他與酒精有關的疾病,例如食管炎、慢性胰腺炎、胃炎等。而抽菸會減少黏液和碳酸氫鹽的分泌,增加潰瘍形成風險,此外菸草中的尼古丁,也是消化性潰瘍發展的主因。咖啡就算未含咖啡因,仍可能使胃酸增加,導致黏膜刺激。

最後是長期使用抗酸劑,可能導致身體類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鐵的吸收降低,會造成缺鐵性貧血。建議消化性潰瘍患者每天應攝取維生素B12,例如牛奶、肉類和雞蛋,若是缺乏葉酸,則可透過扁豆等豆類食物和肉類來補充。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