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打疫苗前後該停藥?各種疑慮一次解答

慢性病打疫苗前後 該停藥嗎?各種疑慮 感染症名醫一次解答。(示意圖/Shutterstock)

國內疫情趨緩,有望解除三級警戒,上班族重返工作崗位、學生回到校園、長輩外出,可能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康健》邀請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直播開講,帶領讀者一次瞭解如何聰明打疫苗、做快篩,監測自我健康,安度疫情。

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圖/康健雜誌提供)

●呂俊毅的新冠疫苗、快篩教戰Q&A

Q:疫苗種類不同,副作用強烈程度也不同,是否建議哪些人選擇特定疫苗?

A:重組蛋白使用的歷史較悠久,過去大部分疫苗都是這一類。腺病毒載體和mRNA疫苗雖然都已研究幾十年,但直到這一次疫情才大量使用,這樣的新技術是否有人們現在還不清楚的副作用,確實值得關注。

不過到目前爲止,這些新技術的疫苗已經做了不少動物實驗、人體實驗,並大量施打,基本上都是安全的,被認爲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因此不太需要選,打得到的疫苗纔是好疫苗,如果很嚮往某種疫苗卻打不到,再好也沒用。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機會打疫苗,不要選,絕大部分來說,腺病毒和mRNA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疫苗。

現有疫苗面對變異株仍具有保護力。(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提供)

Q:疫苗混打到底行不行,是否保護力更強?

A:首先,不同疫苗都是個別做研究,包括AZ和莫德納各自的研究都認爲效果不錯,但若要把兩者研究一起相比,並不公平,因爲忽略了各試驗的時空背景。

既然是個別研究,若要混打,是否安全、有效,都需要進一步研究。雖然現有的研究規模都較小,且是針對抗體反應進行研究,但確實顯示AZ混打mRNA疫苗的抗體反應優於2劑都打AZ疫苗,因此纔有混打疫苗的呼聲,可能可以更有效對付變異株,人們有機會更快回到正常生活。

因此,若有更多研究出爐,甚至國內研究也證實混打的抗體反應更好,或許就該鼓勵混打,與其讓一半的人都打AZ、一半的人都打mRNA疫苗,不如讓所有人都打AZ加mRNA疫苗,獲得更好的保護力。

Q:必須達到多大規模的研究證據,才能作爲支持混打疫苗的依據?

A:事實上,並非達到幾千或幾萬個受試者就能判斷是否應該混打,現階段比較欠缺的是有效性的實驗,也就是目前沒有混打的臨牀試驗,讓一組人2劑都施打同廠牌疫苗,一組人混打,進而比較哪一組被感染或重症的人數較多。

不過,也可採回溯性的研究來分析,例如加拿大及歐洲部分國家已採行混打一段時間,或許有團隊已經在研究這羣人之後感染或發病的機率是否有差別。若日後有這樣的研究報告,將更具說服力,優於目前只看抗體反應的方式。

此外,有些國家開放混打是考量疫苗的副作用,因爲某些國家施打AZ疫苗引發血栓的機率較高,以加拿大來說,該國mRNA疫苗供應充足,因此直接禁打AZ,先前第1劑打AZ的人,第2劑一律改打mRNA疫苗。但臺灣疫苗供應量沒那麼充足,如果沒有足夠的mRNA疫苗,實際執行上也很難做到混打。

不同篩檢方法各有不同優缺點。(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提供)

Q:慢性病患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打疫苗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

A:打疫苗是爲了預防感染新冠病毒,如果心臟病患、肺疾或免疫不全的人受到感染,通常病情特別嚴重,轉爲重症死亡的機率特別高,所以這些人特別需要打疫苗,特別需要保護。包括心臟病、癌症、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可以打疫苗,這些疾病都不是打疫苗的禁忌症。

不過,本身的慢性病還是要適當控制,比如原本血壓很高,沒有處理,如果打完疫苗血壓太高,心臟負荷不了就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者血管破裂引發腦溢血。

建議慢性病患還是可以打疫苗,而且原本的慢性病要好好控制、治療,只要慢性病在穩定、良好的狀態,施打疫苗並不會加重原本的問題。

Q:平常有服用慢性病藥物,打完AZ疫苗後,是否需要先停藥一陣子,避免血栓?

慢性病必須好好控制,不須爲了打疫苗而停藥,即便使用免疫抑制劑,擔心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疫苗可能沒有效果,這種情況也必須在病情穩定且醫師允許之下,才能稍微暫停用藥,等到疫苗的免疫力產生,再恢復用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原則上,原有的疾病要控制良好,再去打疫苗,應該就不會有問題。

Q:長輩足不出戶、沒有羣聚風險又擔心疫苗副作用,是否一定要打疫苗?

A:如果長輩離羣索居,幾乎不與人接觸,加上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確實可考慮不施打疫苗。不過,這樣的人應該不多,因爲即使自己不出門,還是可能有家人或親友來探望,仍有接觸風險。因此,除非真的住在很偏遠的地方,離羣索居,纔沒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

Q:生理期身體比較虛,可以打疫苗嗎?

A:生理期和接種疫苗沒有衝突,大部分女性生理期時,身體狀況也是穩定的,除非生理期很不舒服或貧血,就建議身體調養好之後再打疫苗。

Q:爲什麼有些人會在打完疫苗後猝死?

A:國際上也常發生某些人打完流感疫苗後猝死,卻查不出和疫苗之間有因果關係,這是因爲人們常忽略,即使不打疫苗,同樣的時間點還是會有人因爲其他原因而死亡,稱作「背景值」。若疫苗真的會增加副作用、導致死亡,那麼發生率應該會高於背景值,否則很難說是疫苗的副作用所導致的猝死。但最好還是逐一找出個案的死亡原因,大部分都能找到,而且通常是其他的問題。

不過,還是有人很難相信,爲什麼死者這麼巧,偏偏就在打完疫苗後心肌梗塞、腦中風等。事實上,這些疾病本來就是比較突發性,不論是否有打疫苗,任何人突然遇到這樣的事都很難接受,只不過在沒有打疫苗時,在不能接受之餘還是得接受,但如果死者剛好有打疫苗,人們很容易就會怪罪到疫苗。建議大家還是要更科學、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把所有問題推給疫苗並不是最好的方法。

Q:打完疫苗後出現發燒、頭痛、疲倦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吃止痛藥?

A:打疫苗是爲了訓練身體認識病毒的某一成分,等到真的病毒來襲的時候可以很快將它消滅。而免疫系統在認識這樣一個外來的成分時,會產生髮炎、免疫反應,身體常有的感受就是發燒、腫痛或倦怠。

通常這種情況不用過度擔心,如果只是輕微不適、能夠忍受,不一定要吃止痛藥,但如果已經影響日常生活、無法工作,吃一點止痛藥也無妨,一般普通止痛藥對疫苗效果的影響非常小,除非是免疫抑制劑纔有可能影響疫苗的免疫反應。假設出現特殊症狀、真的無法忍受,建議還是要就醫,可能視需要安排特殊檢查。

但不建議打疫苗前事先吃止痛藥,如果本來副作用就沒有很嚴重,很可能止痛藥是多吃的,任何藥物吃多還是會有副作用。

Q:打完疫苗後的不適症狀會持續幾天?何時應該就醫?

A:一般副作用在打完疫苗當天或隔天就會出現,持續1、2天,頂多2、3天,吃一點止痛藥或休息一下就會改善。如果打完頭幾天沒事,隔了4、5天或一週後纔開始發燒、頭痛,就要考慮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如果都把原因指向疫苗,很可能錯過找到真正問題、及時診斷、治療的機會。

所以合理的副作用大概會出現在打完疫苗後的2、3天內,並且慢慢自行緩解,超過這個範圍就要找醫生協助診斷,看看是不是有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