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股買房 躍陸保險業投資主流

圖/中新社

大陸保險業投資不動產概況

儘管當前大陸房市表現不佳,但考量不動產的穩定性且具前瞻性,2023年開始,不少大陸保險公司大舉賣出房產股,將目標轉向大型不動產項目。初步統計,2023年保險公司新簽約投資不動產,以及前期簽約項目後續出資額合計超過人民幣(下同)345億元。

大陸證券時報報導,2023年,保險公司對不動產專案投資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參與的機構既有大型險企也有中小型險企。

從大型險企看,平安人壽去年一次公佈投資4個產業園區不動產項目,包括上海東方萬國項目、上海弘源科創項目、北京弘源國際項目、北京弘源新時代項目,預計投資金額不超過73.33億元,是2023年以來業界最大的一例不動產投資。

國壽系機構亦收購珠海世茂新領域房地產開發公司50.99%股權,後者主要業務爲發展位於珠海的酒店式辦公大樓、商業物業、酒店及展會中心。

中小型險企方面,去年9月底,中郵人壽透過產權交易取得北京昆庭資產管理公司100%股權及債權,成交價格約42.56億元。北京昆庭主要資產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中糧置地廣場計劃。

與在不動產市場「買買買」相反的是,險資對上市房地產公司的股票則在「賣賣賣」。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險資重倉房地產公司股票共約59.2億股,較6月底減少了1億股,持倉市值約364.96億元,較6月底減少26.5億元,「撤退」趨勢明顯。

至於「賣股買房」背後的邏輯,仲量聯行中國區投資及資本市場業務營運主管徐茜茜表示,房地產投資市場已從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包括險資在內的投資機構有機會以更低的價格水平收購物業。

高和資本執行合夥人周以升分析,當前險企負債端成本較高,在利率下行的市場環境下,急需風險可控且風險溢酬較高的產品,不動產正是這樣的一類產品。如果策略得當,不動產投資可以很好地抵禦市場下行和通膨,契合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是另類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戴德樑行首席政策分析專家魏東預計,2025年至2026年辦公室租賃市場逐步回溫,從購物中心看,整體將出現供需兩旺的狀態,隨着消費市場的恢復及全國促消費的政策支持,零售市場活躍度也將不斷提升,租金將逐漸穩定,空置率也將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