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訪中 上海學者:有助兩岸學子互動

馬前總統將出訪大陸,可望帶動兩岸民間交流,降低敵意。圖爲先前第14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在大會開始前的文藝表演。(中新社)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率團赴大陸訪問,大陸涉臺學者認爲,此刻正值臺海局勢嚴峻,馬英九訪陸不僅有助於化解兩岸緊張關係,赴湖南祭祖也體現慎終追遠的中國傳統文化;帶領檯灣年輕人走訪辛亥革命與抗日遺蹟,透過緬懷歷史、展望未來,可啓迪年輕人的心智、增進兩岸學子的互動。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大陸方面歡迎馬英九先生來大陸祭祖、參訪,並帶領檯灣青年學生前來交流。馬曉光表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我們願意爲馬英九先生來訪提供必要協助,祝他此行一切順利」。

馬英九這次訪問大陸,和蔡英文總統計劃3月底出訪中南美洲友邦、過境美國時間正好相近,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表示,蔡英文出訪讓中美關係處於緊張狀態,但是這和馬英九訪陸之間,兩件事應該沒有聯繫,只是時間上的巧合。接下來就是清明節,馬英九以掃墓祭祖的名義赴陸訪問,是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大陸之行。

包承柯表示,自去年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以來,美國頻頻透過軍售臺灣等手段刺激臺海緊張局勢升高,美國透過民進黨的臺獨分裂政策干涉中國內政,使得臺海問題一直處於嚴峻態勢。

「兩岸關係有不同層面的連接,包括反對臺獨、兩岸中國情等等」,包承柯表示,在對待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政策上,大陸採取一貫的原則和立場,就是堅決反對外部干涉和臺獨分裂,但與此同時,大陸也會加大兩岸之間的融合力度、推進兩岸民間交流,這次歡迎馬英九到訪,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觀察,馬英九此行特別注重兩岸中學生、大學生的交流,這對於世界觀正在形成,還沒完全定型的青少年來說尤爲重要,因爲他們很容易受到負面言論的搧動造成衝突。這次馬英九帶着臺灣年輕人走訪多個省市的抗戰遺蹟或紀念館、博物館,回顧國民黨一路走來的歷史,通過緬懷歷史、展望未來,啓迪年輕人的心智、增進兩岸學子的互動,相信可以極大的化解兩岸年輕人的對立心態。

對於馬英九訪陸之行,大陸知名時政類自媒體「牛彈琴」觀察,有3個很不尋常之處:這將是馬英九第一次到訪大陸、這將是74年來臺灣領導人卸任後第一次訪問大陸、馬英九這次要造訪的幾個城市不一般。

文章感慨,在當前蕪雜的臺灣輿論中,肯定有人會對馬英九各種抹黑、抹紅,但馬英九還是毅然前往,也不容易。但這一等就是7年多,有主觀客觀等各種原因,這也顯現了馬英九個性的另一面,綿軟猶豫,瞻前顧後。如果他的個性再強勢一點,如果他的做法再麻辣一些,臺灣政壇或許也不是現在的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