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陸》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 見古籍記載釣魚臺

前總統馬英九(中)一行,6日下午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右)親自接待並導覽。(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6日)下午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親自接待並導覽。館方除了展示《永樂大典》,還邀馬英九同看明朝嘉靖13年、公元1534年出版的《使琉球錄》,這是在相關歷史文獻記載中,最早有關釣魚臺的描述。馬英九表示,這是研究釣魚臺的人一定要讀的資料,從古籍裡證明了釣魚臺不屬於琉球。

馬英九參訪西安國家版本館,看到了明代冊封使陳侃於1534年寫的《使琉球錄》:「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通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劉成勇解釋,書中的「小琉球」,就是現在的臺灣。

馬英九表示,「這是我們研究釣魚臺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裡證明了釣魚臺不屬於琉球。這樣的資料,我在英國牛津大學看過,也有這段話。我剛纔就講,你要做好收藏功能,這不在話下,但一定要開放讓外界使用。」

在明朝與清朝政府時期,便將釣魚臺等島嶼視爲琉球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標,並且把臺灣以及視爲臺灣附屬島嶼的釣魚臺、黃尾嶼與赤尾嶼等島嶼,列入福建海防區域。這也是兩岸都主張擁有釣魚臺主權的重要歷史依據。

無獨有偶,大陸官媒新華社和黨媒《人民日報》去年6月4日刊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日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的紀實文章,其中特別提到「在明抄本《使琉球錄》展品前,工作人員做了詳細介紹」。

當時工作人員向習近平說:「這是一件發揮着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明代藍格抄本《使琉球錄》,它是記錄釣魚島(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早期版本著述。書中這樣記錄:十日······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

習近平則說,「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又強調「要加強對典籍、版本的蒐集整理工作,把中華文明傳承好、發展好」。

文章稱,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和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也提到,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他親自批准的,也一直非常關注。

《日經亞洲評論》社論撰稿人中澤克二曾發表分析文章稱,習近平的談話提到「福州與琉球的淵源很深」,要傳達的訊息很清楚:600年前,沖繩涵蓋在中華秩序中。

此外,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去年7月3日至6日訪問中國大陸,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法國廣播電臺分析,這引起日本兩方面的擔憂,一是學界和輿論界再次掀起質疑沖繩歸屬日本的聲浪,藉此進一步動搖日本有關沖繩縣附屬島嶼釣魚島歸屬日本的現狀,同時還擔心中國藉助沖繩的民意,反對美國在沖繩駐軍或在臺灣有事時使用沖繩美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