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薪資凍漲只是一個症狀

圖、文/理財週刊

實質薪資倒退回十五年前,除了20%的高所得者全國家庭平均儲蓄帳面金額竟然遠低於二十年前,臺灣人民苦日子的確過得太久了。

政府官員每日逮到機會就大喊「加薪!加薪!」只是喊破了喉嚨,薪資不增反減。爲什麼?因爲加薪本就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頭一招,就是徹底弄清楚薪資不升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成長失去動能,阻礙了薪資上升的步幅。經濟實質成長1.74%,名目成長率仍接近3%,則不論名目薪資還是實質薪資都有上升的空間,這空間跑去何方?

一個去處就是所得分配更加不平均,錢跑進最富有的20%口袋裡,80%的人就愈來愈窮。另一個去處就是非薪資所得者,他們分得愈多,其他人的薪資就領得愈少。前者的原因在於稅制不公,愈有錢的人,繳稅的比例愈低,甚至完全免繳。

後者一方面來自全球化,廉價勞工潮涌出,全球工資向下看齊;另一方面則來自二十年來向所謂高科技產業傾斜的政策,將資源人才優惠一股腦投向這些天之驕子,忽視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偏偏後面這一羣正因勞動密集度高而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利於拉高薪資。

還有一項根本原因,那就是受僱者自身的競爭力,在全球化的時代,要與四面八方乃至千里之外的同儕競爭;只要輸人一截,薪資常有可能差以千里。

偏偏十餘年來教育政策處心積慮摧毀年輕一輩的競爭力。一面廣設大學,一面去菁英化、討好學生、民粹治校,搞得大學生輕鬆愉快但也一無所成;另一面則將技職學校的學生全部引入正規教育,將創建臺灣奇蹟技術人才幾乎毀滅殆盡。

這樣的大學畢業生與無一技之長的技職畢業生,憑什麼獲取高薪還年年加薪?當他們失去競爭力,需才孔急的臺灣產業也就坐以待斃,又如何付得起高薪?

臺灣年輕人、臺灣產業、臺灣經濟的生命力長久斲傷,薪資不漲反降,只是浮現的一個病症而已。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9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