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推出AI智能助理J1;微軟計劃本財年斥資8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鴻海2024年營收有望突破7萬億新臺幣

(全球TMT2025年1月6日訊)今日要點:羅永浩推出AI智能助理J1;微軟計劃本財年斥資8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應對華爲等中國品牌競爭蘋果罕見降價;英偉達2024年共向AI公司投資10億美元;鴻海2024年營收有望突破7萬億新臺幣;抖音將建立安全與信任中心;阿里雲通義再降價80%。

羅永浩推出AI智能助理J1

羅永浩旗下AI初創項目Jarvis目前已在海外上線,其官網展示了一款名爲J1 Assistant的聚合類AI助理軟件,暫時僅提供Beta版本,支持支持三星Galaxy S24系列、Galaxy S23系列、Galaxy S22系列、谷歌Pixel 9系列、谷歌Pixel 8系列以及谷歌Pixel 7系列。可以通過語音輸入實現發送短信、傳統搜索、智能搜索以及開啓記事本等功能。該款產品提供了Bing、Google等傳統搜索引擎,以及ChatGPT、Perplexity等AI搜索引擎工具。

微軟計劃本財年斥資8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

微軟公司(Microsoft)計劃本財年斥資8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凸顯出人工智能對資本的巨大需求。這個到2025年6月的預計支出數字中,一半以上將用在美國國內。微軟和亞馬遜等雲基礎設施提供商一直在競相通過建設新的數據中心來擴大計算能力。在截至2024年6月的上一財年中,微軟的資本支出超過50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與人工智能服務需求推動的服務器羣建設有關。

應對華爲等中國品牌競爭蘋果罕見降價

美國蘋果公司(Apple)宣佈針對中國市場的新年促銷活動,爲包括新款iPhone手機在內的產品提供折扣價,部分iPhone型號最高可優惠500元人民幣。此次罕見降價是因爲蘋果要應對華爲等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的競爭。根據蘋果公司網站,此次促銷活動從1月4日持續到7日。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公司正面臨激烈競爭,尤其是來自華爲等本地品牌帶來的挑戰。上週末,華爲還將電商平臺上部分高端產品的價格下調,最高降幅可達3000元。

蘋果同意9500萬美元和解Siri集體訴訟案

蘋果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現金,以和解一項集體訴訟。該訴訟指控該公司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通過Siri獲取私人通信內容並將其分享給第三方。擬議中的和解協議要求蘋果解決這些涉嫌侵犯隱私的行爲,要求該公司在和解協議生效的六個月後確認已永久刪除在2019年10月之前獲取的Siri個人音頻記錄,並向用戶說明如何選擇改進Siri。蘋果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爲。

蘋果財務掌門人交接

蘋果正式宣佈Kevan Parekh接替Luca Maestri,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CFO),此項人事變動於2025年1月1日生效。Luca Maestri自2014年起擔任蘋果CFO,在卸任後,他將繼續領導企業服務團隊,負責信息系統和技術、信息安全以及房地產和開發等領域。Kevan Parekh於2013年6月加入蘋果,現年53歲,他曾在公司內部擔任多個重要財務職位。在加入蘋果之前,Parekh曾在湯森路透和通用汽車擔任高級領導職務。自1月1日起,Parekh的年薪已上調至100萬美元,並有資格參與2025財年的蘋果高管現金激勵計劃。

英偉達2024年共向AI公司投資10億美元

根據公司文件和Dealroom研究顯示, 2024年英偉達共向人工智能公司投資10億美元,參與50輪初創企業融資和多筆企業交易。而2023年則有39輪初創企業融資,支出爲8.72億美元。2024年英偉達這些交易中,絕大多數都是與對計算基礎設施需求較高的“核心人工智能”公司進行的,部分公司也是英偉達的客戶。

三星希望成爲人工智能領導者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今年希望將自己打造爲“人工智能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過去幾年,三星一直在爲其設備加入人工智能功能,2024年初,三星推出了首款“人工智能手機”S24系列。今年,該公司希望通過更快的步伐前進,擴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三星電子兩位高層都認爲,2025年將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轉折點,公司需要超越現有方法才能取得成功。三星電子已準備好進行鉅額投資、引進新人才、發現新產品類別並採用新商業模式,以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馬斯克xAI將推出Grok 3

特斯拉CEO馬斯克宣佈,xAI公司的下一代AI模型Grok 3即將推出,其預訓練現已完成,計算量比Grok 2高10倍。在此之前,關於Grok 3“跳票”的話題引發熱議,按照此前規劃,Grok 3應在2024年年底推出。

鴻海2024年營收有望突破7萬億新臺幣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集團年終一向非常好,2024年年終應該會比往年都要好。2024年營收規模目標可突破7萬億新臺幣。集團正與英偉達合作,計劃在中國臺灣高雄市開發服務型人形機器人。2024年前11個月,集團已累計營收6.2萬億新臺幣,已超過2023年全年營收,同比增8.87%,爲歷年同期最高。

微信與TikTok獲馬來西亞運營許可

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宣佈,該國針對社交媒體平臺的運營許可證制度正式生效。微信與TikTok已在去年12月31日的截止日前取得運營許可,Telegram的申請則進入最後階段。Meta已啓動申請許可證的程序,“預計將很快完成”。而社媒平臺X認爲其在馬來西亞的用戶數量未達到800萬的門檻,谷歌向MCMC就YouTube的視頻分享功能與其在許可框架下的分類提出問題。

抖音將建立安全與信任中心

抖音宣佈將採取重大舉措,通過建立安全與信任中心,全面推動算法和平臺治理的透明化進程。安全與信任中心的建立,將圍繞社會廣泛關注的議題展開,包括但不限於算法原理的揭秘、審覈機制的透明度提升、打擊網絡暴力與謠言的力度加強,以及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特殊保護工作。針對“信息繭房”,抖音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其推薦算法,加強內容多樣性的探索,增加重複內容過濾機制等。

大疆將在深圳打造智能航空系統產業生態全球總部

深圳公佈智能航空系統產業生態全球總部項目遴選方案。項目名爲智能航空系統產業生態全球總部項目,意向用地單位是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阿里雲通義再降價80%

阿里雲宣佈本年度第三次大模型降價,通義千問視覺理解模型全線降價超80%。其中Qwen-VL-Plus直降81%,輸入價格僅爲0.0015元/千tokens,創下全網最低價格;更高性能的Qwen-VL-Max降至0.003元/千tokens,降幅高達85%。按照最新價格,1塊錢可最多處理約600張720P圖片,或1700張480P圖片。

阿里雲與零一萬物達成戰略合作

阿里雲和零一萬物達成模型平臺業務的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聯手加速大模型從技術到應用的落地,進一步擴大產業大模型的生態整合。雙方深度戰略合作的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包含技術、業務、人才等板塊,雙方將結合兩個團隊的大模型研發實力,全面通過阿里雲百鍊大模型平臺的模型服務層面向市場。

Meta任命全球事務總裁

Meta宣佈任命喬爾·卡普蘭(Joel Kaplan)爲全球事務總裁,接替前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的這一職位。卡普蘭現任Meta政策副總裁,曾在前總統小布什時期擔任白宮副幕僚長,上個月曾與當選副總統萬斯一起陪伴特朗普出席在紐交所的敲鐘儀式。

黃陳宏出任用友網絡總裁

用友網絡宣佈,自2025年1月起,聘任黃陳宏博士爲用友網絡總裁。陳強兵新年度起不再擔任用友網絡總裁,將繼續擔任下屬子公司新道科技董事長併兼任總裁。在加入用友之前,黃陳宏博士曾擔任過SAP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戴爾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等職務。

TCL李東生出訪美國洛杉磯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1月6日表示,“今年出訪第一站到美國洛杉磯,週六視察爾灣美國公司總部,公司管理團隊彙報了美國業務的情況,去年美國業務增長20%,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98+大尺寸產品市場份額第一,團隊對今年的業務增長很有信心。”李東生表示,“我表示很抱歉週六召集開會,他們表示週末加班是常態,他們已經適應了中國企業的節奏,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國家經理也過來開會。重塑供應鏈和優化產品結構後,我們北美團隊有信心今年再實現30%的增長。”

諾基亞完成出售海底網絡業務ASN

諾基亞已完成將阿爾卡特海底網絡(ASN)出售給法國政府的交易,交易於2024年12月31日完成,諾基亞保留20%的股份,並派代表參加董事會,以確保順利過渡,屆時法國政府計劃收購諾基亞的剩餘股權。諾基亞此前宣佈,以3.5億歐元的企業價值將阿爾卡特海底網絡(ASN)出售給以法國國家參與機構(APE)爲代表的法國政府。

2024年我國全年總票房425.02億元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4年全年總票房425.02億元,城市院線觀影總人次10.1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爲334.39億元,佔比78.68%。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4年全年共有8部影片破10億,分別爲《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條》《熊出沒·逆轉時空》《默殺》《志願軍:存亡之戰》《年會不能停!》《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其中,國產片佔據八席,進口片佔據兩席,涵蓋類型包括喜劇、劇情、犯罪、戰爭、動作、動畫等。

韓國2024年半導體出口創歷史新高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由於半導體出口的強勁增長,韓國2024年出口同比增長8.2%,達到683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了2022年6836億美元的前紀錄。半導體出口同比增長43.9%,達到141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超過了2022年創下的1292億美元的前紀錄。儘管全球半導體價格整體下降,但對包括高帶寬存儲芯片在內的高端產品的強勁需求推動了出口的強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