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埃爾巴蘇尼:從加沙至火星的非凡旅程

在我們最新一期的《詞彙》節目裡

洛伊·埃爾巴蘇尼出生於德國,五歲時隨家人搬到加沙。他解釋說,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文化衝擊,但也激發了決定他職業生涯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顧他的童年,他說:“我想有一次我不小心自己建了一個電視臺,向整個社區播放雅達利遊戲。”

在加沙北部邊緣的一個村莊拜特哈農長大,埃爾巴蘇尼面臨着生活在衝突地區的局面。部分由於這個原因,他的學校經常缺乏資源,但他解釋說,這有助於培養他對電子學的好奇心。

“我過去總是乾電子方面的工作,修電視、造天線,甚至對講機,”他回憶道。洛伊認爲,這段早期經歷爲他未來的工程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洛伊還跟我們解釋了他的創業精神是怎麼在 16 歲開始做鐘錶製造業務時早早顯現出來的。

在加沙完成高中學業後,埃爾巴蘇尼搬到了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正如他向 IE 解釋的那樣,經濟困難迫使他在學習的同時長時間工作。爲此,由於資金短缺,他不得不多次輟學。

“有好幾周我工作 100 個小時僅僅是爲了維持生計,”他回憶起早期的掙扎時說道。然而,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埃爾巴蘇尼仍然堅定不移,最終從路易斯維爾大學畢業,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

但當他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獲得職位時,包括在通用電氣,他致力於開發電力推進系統,他的堅持不懈得到了回報。“我職業生涯早期的動力在於與石油公司抗爭,”他說。

“對我來說,我的使命是讓一切電氣化,”他補充道。

埃爾巴蘇尼在電力推進系統方面的專業知識最終使他進入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這裡,他的任務是幫助設計和建造“機智號”火星直升機。

“機智號”是第一架在另一個星球上實現動力飛行的飛機,這絕非易事,埃爾巴蘇尼的作用至關重要。“我作爲電力電子顧問被請來,看看在火星上飛行是否可能,”他解釋說。

這是因爲火星上的狀況給飛行帶來了獨特的挑戰。更低的重力以及密度不足地球 1%的大氣層,使得諸如飛機之類的設計完全是另一碼事。

這意味着直升機的方方面面,從旋翼到動力系統,都得重新構思。“最大的挑戰是空氣密度,”埃爾巴修尼說。“爲了產生升力,我們把螺旋槳做得大多了,並且讓它以大約地球上直升機速度的五倍來旋轉。”他補充道。

埃爾巴修尼的關鍵貢獻之一在於使用汽車級電子設備,而非傳統的航天器部件。“航天器部件被設計得極其堅固,但也非常重,”他解釋道。

“我提議用汽車級電子設備,因爲它們更輕,在某些方面也更先進。這是個冒險的舉動,不過它讓我們能夠滿足重量限制。”他說。

儘管有技術創新,但仍有許多懷疑者。甚至在 NASA 內部,在火星上飛行直升機似乎也牽強附會。

“包括 NASA 領導層在內的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不可行,”埃爾巴修尼說。“人們拿這事開玩笑,但我們下定了決心。”他說。

產生這種懷疑的一個原因是預算緊張和時間緊迫。“機智號”最初被計劃作爲一個爲期 30 天的實驗,來證明在火星上動力飛行是有可能的。

然而,該項目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面臨延誤和資金問題。“我們常常不知道下一階段是否會獲得批准,很多時候,我們都有被取消的風險,”埃爾巴修尼說。

然而,最終,該團隊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機智號”於 2021 年 4 月 19 日的首次飛行具有歷史意義。

這架直升機原設計飛行時間爲 90 秒,然而卻遠遠超出預期,在 600 多天裡完成了 72 次飛行。“這太不可思議了,”埃爾巴修尼說。“我們原本設計它運行 30 天,可它仍在飛行。”他補充道。

“機智號”的成功對未來的太空探索具有深遠影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在考慮向火星派遣更多的直升機,以協助進行偵察和樣本採集,原因是火星車在某些地形上無法行駛。

“直升機可以到達火星車無法到達的區域,如峽谷底部或山頂,”埃爾巴修尼解釋說。“‘機智號’的成功爲探索開闢了新的可能性,”他說。

除了火星,埃爾巴修尼認爲自主系統在太空中有着光明的未來。“在太空探索中,對於無人機的可能性,我們只是剛剛觸及皮毛。”他說。

“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些技術被用於像土衛六這樣的衛星或像木衛二這樣的行星上,”他補充道。

如今,洛艾·埃爾巴修尼在藍色起源工作,管理與火箭發動機相關的項目。他的重點依然是藉助電氣系統來提高效率,並且他持續在航空航天工程領域突破可能的界限。

然而,他的雄心不止於此。埃爾巴修尼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專注於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以及用於太空和深海探索的自主系統。

但也許最令人興奮的是,埃爾巴修尼正在接受訓練,準備成爲一名宇航員。“我已經申請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項目,並且正在努力獲得認證,”他透露。

“如果他們不選我,我就自己造火箭去!”

回顧他自己備受尊敬的職業生涯,埃爾巴修尼爲年輕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建議:“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如果你相信某件事,堅持下去,並找到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來闡述你的觀點。關鍵在於要有決心和善於溝通。即便人們懷疑你,也要專注於自己的願景,”他說。

“工程既在於解決人類問題,也在於解決技術問題,”他說。“最大的挑戰往往在於讓人們相信可能性,”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