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組「爲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 聚焦3主軸10重點法案

民進黨立委伍麗華(左起)、沈伯洋、林月琴、郭昱晴、範雲、黃捷、陳培瑜、羅美玲、張雅琳16日舉行「爲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成立記者會,現場宣示將秉持多元政策專業,以「教育、分配正義、自我實現」爲主軸,共同在立法院推動年輕世代關注的政策法案。(杜宜諳攝)

民進黨立委範雲與其他10名立委組成「爲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蔡宗穎攝)

民進黨立委範雲16日與另外10名立委宣佈成立「爲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提出以教育、分配正義、自我實現爲主軸的10個重大法案作爲未來目標。從教育環境到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讓年輕人不分階級、族羣、性別等都能達成自我實現,並延續罕病律師陳俊翰反歧視、公平正義的精神,同時避免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淪爲政治綜藝秀場。

範雲16日偕同民進黨立委伍麗華、沈伯洋、林月琴、張雅琳、郭昱晴、陳培瑜、黃捷、羅美玲等8位委員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爲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同爲連線成員的立委吳思瑤因另外有事無法出席,立委林宜瑾則因重感冒無法到場。出席委員各個於胸前別上黃絲帶,並於記者會開始前哀悼昨日傳出離世消息的人權律師陳俊翰。

範雲表示,這次國會連線代表一個新希望,亦即第11屆國會不要淪爲政黨惡鬥、政治的綜藝秀,希望延續來到國會爲下一代創造更好的臺灣、提出更好政策與方案的目標,從教育環境改變到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希望臺灣每一個孩子無論出身階級、族羣、性別或身心狀況都能在臺灣有平等追求夢想,實現自我的機會。

範雲指出,臺灣國內外情勢嚴峻,在此環境下立院三黨不過半,擔心臺灣站在抵抗中共全球侵略擴張的第一線,面對中共認知作戰、代理人滲透,臺灣內部如何能團結一致深化自由民主,更進一步產出好的政策,照顧下一代。青年世代擔憂在此環境下能否在臺灣達成自我實現,因此希望能團結起來,以專業背景及多元關懷爲下一代而戰。

範雲說明,本連線聚焦教育、非配正義及自我實現3大主軸,關心10大法案。在教育部分,關心《學生輔導法》,完善兒少自殺防治;有關校園安全議題的《少年事件處理法》;下一代兒童托育的《兒童托育服務法》;也關心教育偏遠地區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有關分配正義,範雲說明,臺灣經濟成長同時,也希望所有人無論背景、出身、階級、族羣都能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延續陳俊翰最關心,遺憾上屆國會未完成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希望能在本屆完成,她提到會聯絡陳俊翰母親,希望獲得他原先提出的版本。其他還有《新住民權益保障法》及《原住民族土地銀行法》。

最後在自我實現部分,範雲表示,希望年輕朋友都能在臺灣追求夢想,因此推出包含《青年基本法》、《反歧視法》2個全新的法案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郭昱晴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疫情過後青少年、年輕人自殺比例增加,分析可能與很多青少年使用網路,或來自風險家庭,或本身精神疾患有關,也加強了青少年自殺防治校園通報及衛生局轉介流程。有鑑於在歐盟、美國、法國等在青少年使用網路已提出相關法案,未來或可參考外國立法例,讓青少年使用網路時能受到相當規範。

郭昱晴也認爲,在特殊教育上應更全面化,不僅照顧特教孩子本身,照護者本身的待遇、工作環境等也應按比例提高,增加照護員福利,讓孩子不管在學小或是課後輔導都能減輕家長壓力,提升整體照護環境。

林月琴說,去年新生兒人數下降,顯示少子化趨勢成爲常態,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然而2021年數據顯示有1103名孩子死亡,平均1天有1名孩子因事故離世,因此事故傷害是必須被重視的議題。另外,自殺已成爲10至14歲孩童死因第3名;更是15至24歲人口的第2名,因此自殺也是需要關注的課題。

沈伯洋說,過去大家對他的印象認爲他主打的是認知作戰,加入此連線可能讓大家感到意外,他說明,當面對他國攻擊時,人權議題若沒做好,一定會變成對方下手重點,因此做好轉型正義、人權立國是抵禦國外假消息的不二法門。因此,臺灣一方面要抵禦敵國進攻,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自身的正義,才能讓國家更爲茁壯。

陳培瑜說,現行《學生輔導法》實施近10年,實務上出現專輔人力不足問題,希望未來能補足相關量能,另外在體育改革議題上,不管是體育班或社區聯隊系統都有非常多需要改革,且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提出體育部升級的政見。

黃捷說,作爲本屆國會最年輕立委,她有義務爲年輕世代發聲,未來她希望就年輕人權益,尤其是分配正義中,包含就學就業、剛出社會年輕人的權益,因此包含所得稅制重分配與年輕人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實現的意義都是她希望推動重點。

黃捷另外補充,《人工生殖法》也會是她關注的重點法案,她認爲多元性別在少子化議題裡也是能被討論的,也希望能處理包含單身女性或同志的生育權利。

羅美玲指出,新住民與新住民二代人口在臺已破百萬,許多新住民在臺落地生根,雖然過去推了許多友善新住民政策,但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因此她希望訂定《新住民權益保障法》,並在通譯需求、母語教育與行政單位政策執行上納入新住民需求,實現對新住民的分配正義。

伍麗華表示,陳俊翰所說的「當出現不適當言論的時候,大家應該勇於制止歧視性言論」猶言在耳,去年內政部長也允諾2024年提出院版《反歧視法》。原住民受到的歧視不僅在人,還在於土地,「原住民窮得只剩下土地」,因爲原住民的土地被視爲不能流通的貨幣,更面臨許多金融體系分配正義不平等,因此希望讓原住民下個世代享有公平、健康的金融服務。

張雅琳表示,她關注「兒童遊戲權」與「兒童發聲權」,因此未來要推動遊戲權保障。她指出,青少年自殺率攀升,國外研究顯示與休憩時間、空間不足有關,2022也有專家指出目前青少年學業時間過多,休憩時間嚴重不足。她指出,目前臺灣僅有5座屬於青少年休憩空間,反觀日本已有300座冒險遊戲場,因此未來會推動創造供青少年休憩空間,平衡學業與生活壓力。

張雅琳續指,在兒童發聲參與上,當我們做出有關青少年政策時,都應聽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的聲音能真正進入政策中。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