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與美對抗代價慘?外媒曝死敵成功蛻變 躍升全球經濟大國

近年印度和中國關係跌至冰點,印度正試圖取代中國製造業。(示意圖/達志影像)

印度挾着龐大人口紅利、貿易和金融自由化等優勢,催動經濟不斷成長,根據華爾街日報預測,印度今年可能躋升爲重量級的全球經濟大國。摩根士丹利(大摩)先前則估計,印度可望在2030年以前成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跟中國。

報導指出,印度穩健的經濟成長和總理莫迪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推動印度在2023年可能成爲全球經濟的重量級國家,值得關注的是,西方國家現在比過往更迫切地希望將印度拉進自己的陣營,像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近期前往印度參加G20財長會議,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 也將在3月訪問印度,討論兩國在晶片製造方面的合作關係。

報導分析看好印度的理由,首先是人口,印度今年有望正式超過中國,成爲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在人口構成方面,比中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年輕得多。

此外,印度正穩步實現改善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印度今明兩年的年均經濟增幅將達6.5%,在30個主要經濟體中成長速度最快,到2025年可能與德國並列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摩根士丹利(大摩)則估計,印度的GDP可能會比目前的水平成長一倍以上,印度可望在2030年以前,躍升世界第3大經濟體。

報導提到,印度基礎設施也大幅進步,印度從2014年到2019年,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擴大45%,且自2014年莫迪就任總理以來,印度機場數量增加至原先的兩倍、農村公路總里程增長85%,電廠裝機容量也增加66%,使停電頻率大大降低;硬體和數位基礎設施更改善印度普通民衆的生活,印度政府稱,過去三年裡,用上自來水的家庭數量達到1.08億,大約增加了兩倍。

但印度也面臨隱憂,報導稱疫情使兒童教育倒退,印度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國內通膨和預算赤字仍然很高;此外,由於土地徵用等因素的影響,印度基礎設施建設週期仍然很長,很多印度企業也被家族企業集團所控制,而這些集團與執政政客關係密切;加上總理莫迪日益專制,恐讓印度衝突加劇,陷入更混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