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臺商訂單損失五成 大陸留住臺企難度大

張燕生表示,從經濟萎縮來看,在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全球貿易投資減速,危機前全球貿易增長率是經濟增長率的1.5倍到2倍,危機後下降到0.5倍到1倍,供應鏈將會重塑。

在實操層面上,張燕生指出,跨國公司正在構建兩個平行的經濟和產業體系,一個是中國的,一個就是中國以外的。

張燕生說,過去三年Omicron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非常大,最大的影響不在病死率,而在於它在中國和世界之間形成的訊息鴻溝。根據OECD預測,明年全球的經濟增長率有可能是2.2%,低於全球經濟的一個衰退的底線。而且,美國是0.5%,歐元區是0.3%,中國是4.7%,全球經濟明年將非常難。在這種情況下,明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脫鉤」、「斷鏈」的風險將上升。

張燕生說,有岸製造和離岸製造正在進行較量,離岸製造是全球化的產業格局,有岸製造是貿易政治化的格局。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未來是像一些跨國公司擔心的那樣『是一個普通的市場銷售地』,也就是說,未來關鍵的技術、關鍵的人才、關鍵的零部件生產不得不離開,還是說中國未來是創新的新高地」?

此外,人們非常擔心一些國家尋求用時間來瓦解中國供應鏈的根基,十年左右把全球供應鏈對中的依賴降低到40%以下,這種情況下,大陸應該怎麼辦,怎麼能夠尋求科技、產業、金融掛鉤不脫鉤,合作不對抗,開放不封閉。

張燕生指出,中美迫切需要一個管控東亞地區風險的協議框架。管控中美之間的分歧和風險,將最大限度降低不確定性,並降低全球供應鏈脫鉤斷鏈風險。他認爲,在上述情況下,中國明年穩外貿的風險將明顯加大,但是其對經濟整體好轉有信心。

張燕生列出了一組數據,今年4月,大陸外貿進出口的增速是0.1%,而今年的11月,貿進出口的增速仍是0.1%,也就是說,大陸4月曾到達谷底後,11月再次回到谷底。因此,明年如何能夠實質上穩住外貿,挑戰是很大的。

張燕生表示,有三個因素值得關注。第一,加工貿易前11個月的增長率只有1.3%,這意味着臺港澳企業在大陸非常難,有臺商企業表示他們的訂單損失了50%。把過去40年伴隨改革開放的臺港澳企業留住的難度很大。

第二,今年前11個月外企進出口的增速只有0.1%,佔比已經下降到33.1%,這說明佔據外貿半壁江山的外資已經下降到1/3,怎麼能夠穩住外資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第三,製造業外資佔整個外資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9.4%,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佔比已經下降到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