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宣稱破解AirDrop 追查投送者身分

大陸北京市司法局微信公衆號8日公佈,有人利用iPhone蘋果手機經過加密的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在公共場所匿名傳播不當訊息,已破解當事人身分。圖爲香港銅鑼灣蘋果門市展示新款手機。(中新社)

北京市司法局微信公衆號「京司觀瀾」8日公佈一起案例,有人利用iPhone蘋果手機經過加密的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在公共場所匿名傳播不當訊息,通過鑑定已破解當事人身分,可以毫無困難地識別傳輸設備的號碼、所有者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等。這一消息在大陸異議羣體引起警惕。

AirDrop是蘋果自iOS 7開始在系統中新增的功能,用於在多臺iOS和macOS設備之間進行文件分享。無需實際連接上網,且無需設置接收方爲通訊錄聯絡人。

「京司觀瀾」指出,有羣衆報案稱,在北京地鐵內,其iPhone接收到了一段帶有不當言論的影音。經初步調查,警方發現嫌疑人利用iPhone的AirDrop功能在公共場所匿名傳播這些不當訊息。由於AirDrop的匿名性和追蹤難度,已經有部分網民開始仿效這種行爲,因此,需儘快找出發送源並確定其身分,以避免惡劣影響。

據海外媒體報導,新冠疫情期間2022年10月的北京四通橋事件中,蘋果手機的「隔空投送」功能就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當時有媒體報導,四通橋事件中抗議政府清零政策的圖像和文字訊息通過蘋果手機「隔空投送」的手段,在民衆中廣爲流傳。

報導引述一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地區的IT產業資深工程師匿名指出,北京市司法局這篇文章所稱的技術突破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隔空投送的發送者手機號碼與郵箱相關字段是以哈希值(hash)的形式記錄,雖然不可能從密碼級別的哈希值直接推出發送者的手機號碼或郵箱,但可以先製作各種通常手機號碼和郵箱組合的哈希值列表,事後再通過列表就可找出相對應的名字。」

「京司觀瀾」指出,通過從受害者的iPhone中深挖線索,層層剖析,北京網神洞鑑司法鑑定所最終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鑑定意見書。詳細分析了接受端和發送端的相關設備,有效幫助警方確定多名涉案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