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需求疲弱 通縮風險進逼

近期各機構、專家對大陸通縮的看法

大陸經濟恢復發展過程中,需求不足和預期不穩仍是主要矛盾,通縮風險隱現。中國社科院近日說明,主要表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雙降」,以及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狹義貨幣總計數(M1)、社會融資剪刀差擴大。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3月CPI年增0.7%,較2月回落0.3個百分點,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較上月大幅下降1.1個百分點至年減2.5%。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大陸經濟仍在通縮進程中。

證券時報報導,近期包括中國社科院在內,各大機構、專家相繼發表對大陸通縮的觀點。中國社科院金融所11日公佈「一季度中國宏觀金融分析」指出,隨着疫情對經濟擾動減弱,以及穩增長政策落實顯效,2023年大陸經濟開局整體走俏。不過,3月CPI、PPI數據都不如預期,市場對於通縮風險的擔憂再起。

一般而言,通縮對經濟增長的掣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縮導致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加劇需求收縮,由此形成通縮—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通縮拖累名義GDP年增率回落,被動拉高宏觀槓桿率,加劇宏觀金融脆弱性。

社科院金融所專家曹婧表示,基於製造業投資承壓、房市深度調整和出口趨勢性回落,消費反彈和基礎建設投資將成爲後續經濟復甦的兩大支撐。大陸宏觀政策有必要繼續着力改善預期和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防範資產負債表衰退和通縮風險。

曹婧分析,通縮風險隱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CPI和PPI形成弱通縮格局,2月CPI已降至1%,創歷年新低,核心CPI也降至0.6%的低位。二、M2與M1、社融剪刀差呈現「雙擴大」趨勢,自2022年3月以來,大陸M2年增率回升至12%高位水準,跟M1和社融的剪刀差都在逐步擴大。

華興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發文指出,隨着豬肉、油價等影響通膨的主要擾動因素開始逐步退潮,通縮趨勢正在快速顯性化,年內CPI恐進一步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