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限電限產引發原材料價格飆漲 第四季可望消退

大陸限電限產下的漲價反應第四季可望消退。(澎湃新聞)

大陸第一財經7日報導,受限產限電等多重因素影響,8、9月大陸多種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8月PPI(生產物價指數)同比上漲9.5%,環比上漲0.7%,煤炭、黑色金屬、有色、化工、化纖這五個領域合計貢獻了八成以上同比漲幅。引得中下游企業大呼「傷不起」。專家分析,從限電限產出現的三個主要原因分析,第四季大陸內外需可能同時出現減弱,「能耗雙控」和煤炭短缺的因素雖短期內將持續,但隨着各級政府以更精細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情況也會有所好轉。因此原材料價格將出現回落。

2021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單位大陸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別降低13.5%、18%。同時,2021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出:單位大陸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第一財經報導,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說:「今年的能耗強度要求沒有加碼。」2018年要求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2019年要求下降3%左右,2021年同樣要求下降3%左右。

羅志恆分析,今年完成目標的難度客觀上有所增加的原因在於:一是產業結構變化。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依然表現出較強外需拉動的特點,中國承接了境外生產,出口超預期帶動工業部門爲主的第二產業發展較快,而第二產業單位耗能高。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反覆等原因,第三產業恢復較慢,過去通過發展第三產業降低能耗的方式受阻。2021年上半年第三產業GDP佔比爲55.7%,較2020年的56.8%下降。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客觀上造成能耗壓降難度大。二是邊際成本遞減,意味着即使面臨相同的目標,降低能耗的成本也會增加。

「能耗雙控是一個持續執行的長期政策。由於地方政府在今年前期執行進度顯著偏慢,時間僅剩一季,因此選擇突擊完成。」羅志恆說。

第一財經報導,一名地方經濟部門官員表示「這次限電突然爆發,集中在9月下旬,正在第三季末考覈期,不是巧合。」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8月CPI(國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8%,漲幅比7月回落0.2個百分點;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5%,環比上漲0.7%。8月PPI與CPI剪刀差達到8.7個百分點,繼續刷新歷史新高。這意味着,價格傳導過程不通暢,中下游企業正在承擔較高的成本上漲壓力。而一些原材料在9月出現了更大的漲幅。

第一財經報導,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指出,雖然短期來看,限產限電等措施讓中下游企業承壓,但這種影響不會長期持續。1月至8月,大陸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速僅爲2.9%,較1月至6月7.8%的增速出現明顯下降。這背後是水泥、鋼鐵等高耗能產業面臨的產能過剩。上半年,國際上許多國家因爲疫情防控政策收緊,鋼鐵等產品無法自產自足,因此使得中國的外需旺盛。而隨着全球疫情的緩解,高耗能行業和產品的需求也會下降。當中國的內外需求同時減弱時,原材料價格將會回落。

「在落實雙控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當前部分地區的做法行政化色彩較濃,應該建立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的標準來限制企業的不當用能行爲。另一方面,各區域、各行業、各企業的情況有差異,不宜採取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辦法。各級政府應把促進節能減排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作爲主要抓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的問題。」王衛權說。

另一個導致限電限產的重要原因是電力供應緊張。

第一財經報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從雙控因素方面考慮,限產限電可能會持續到年底,目標任務完成仍然艱鉅;從電力因素方面考慮,電煤的供應量和價格取決於政府的調控力度,現在發改委等部門已經採取了多方面舉措,供需緊張的局面應該很快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