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未能勸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白宮官員失望:須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中國未能勸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白宮官員表示失望:須保持溝通管道暢通。(達志影像)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進入第5天后,兩位美國白宮官員說,已見到歐洲與印太地區盟友夥伴超乎尋常的一致反應,儘管美國對中國未能在事前運用影響力勸阻俄羅斯感到失望,但目前重要的是保持與中國溝通管道的暢通。歐洲外交官指出,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棄權,「這是一個極爲重大的動作」,接下來要看的是中國在聯合國大會表達何種立場。

自俄羅斯上週對烏克蘭發動全面軍事入侵以來,美國、歐洲等國際社會多方都相繼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歐盟還史無前例宣佈將提供資金爲烏克蘭提供武器,其他包括芬蘭、瑞典、中立國瑞士及新加坡等,也有更多國家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

★中國未譴責俄羅斯

相較於西方國家一致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未經挑釁的軍事入侵,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式當天才與俄羅斯宣佈,建立沒有止境和禁區的夥伴關係的中國,並沒有明確對俄羅斯的行動做出譴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一(2月28日)說,在北約連續5輪東擴情況下,俄羅斯在安全方面的「正當訴求」應該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他說,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對於中俄關系,汪文斌強調,「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俄關系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但是上週五(2月25日),在俄羅斯否決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的決議後,中國在表決時投下了棄權票,美國和歐盟官員都認爲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此時西方更需要保持與中國溝通管道的暢通。

安理會週一表決,決定讓聯合國大會就烏克蘭局勢舉行罕見的緊急特別會議。俄羅斯投下反對票,但不能在這一程序性的表決中行使否決權,而中國再次棄權。

★美官員:中國立場尷尬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週一針對中國在俄烏戰爭的角色表示,目前中國正處於一個尷尬局面,試圖要維持中俄領導人在奧運會期間史無前例共同聲明中所公開展示的深度和根本關係,不過北京對俄羅斯入侵後外界的一致立場及戰事的殘酷還是有所擔憂。

坎貝爾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一場關於美國與歐洲在印太地區合作的視頻討論中說,雖然任何人要對這場才發生幾天的軍事衝突和侵略做出結論爲時尚早,不過拜登政府的決心是要保持與中國之間有暢通的溝通管道。

坎貝爾說:「我們的決定是維持與中國溝通管道的暢通。我認爲你們都知道,我們與中國在事前有接觸。我們向他們解釋我們認爲一個魯莽的侵略會帶來什麼風險。普丁是一個越來越孤立和孤單的領導人,他在做決定時沒有得到多少有效的反饋,而中國可以在鼓勵他們重新考慮一些選項時扮演重要角色。我想我們認爲他們沒有選擇在事前這麼做。」

坎貝爾坦言,他不知道北京決策部門最終會採取何種做法,不過他的確認爲目前的環境使北京處於困難局面。「對美國來說,清楚的是俄羅斯與中國如此公開和深入的連結現在已經使他們非常不舒服。」

★中國在安理會表決中棄權是重大動作

歐洲對外事務部亞太事務負責人維甘德(Gunnar Wiegand)說,他同意坎貝爾的說法,在當前這個非常緊張和危險的局勢下,歐洲和美國都必須維持與中國溝通管道暢通。

維甘德說,中俄經過長時間和謹慎協商後在2月4日發表的共同聲明的確促成俄羅斯表達對南海議題的立場,也促成中國表達對歐洲安全的立場,「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或許莫斯科有些人會將此解讀爲中國現在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邊,也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對象,但人們的確見到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棄權,「這是一個極爲重大的動作」,接下來要看的是中國在聯合國大會表達何種立場。

維甘德表示:「中國的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許多主要原則,這與俄羅斯對這些原則的詮釋非常不一樣。它必須仔細考慮它在這個行之有效的體系中的國際利益,這種體系帶來穩定,也因此帶來繁榮和市場。中國與俄羅斯務實的關係當然也涉及某種利益。我們必須保持這種良好的對話。」

坎貝爾說,儘管他和維甘德都認爲美國與歐洲都有必要維持與中國的溝通管道暢通,不過人們必須承認,中俄正在發展中的關係還是有一些令人擔憂並感到遺憾的元素,因此對這個發展必須持續謹慎觀察。

★未能勸阻俄羅斯,這令人失望

白宮國安會印太戰略主任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也在會中表示,作爲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作者,她在2月11日發佈的《印太戰略》中就強調美國與盟友協調合作的重要性,印太地區是美國的優先政策,即便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事正在進行中,美國也不會把目光從印太地區移開,美國與歐洲夥伴在印太地區的利益正在匯聚中,雙方也在針對許多項目進行協調合作,包括海洋安全、基礎設施及東盟獨立性及太平洋島國等區域性事務。

拉普-胡珀也提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人們已見到中俄兩國發表前所未見的共同聲明,在俄羅斯發動戰爭前,美國也對中國展開外交接觸、試圖說服北京,需要緊迫地運用它對莫斯科的影響力來試圖勸阻衝突的發生,但結果卻令人失望。

《紐約時報》近日報導,三個月來,美方官員與中方官員進行了六次緊急會議,並拿出了俄羅斯集結重兵準備入侵烏克蘭的情報,希望北京勸阻莫斯科。但是報導說,中國官員表示不相信美方說法。報導還說,美國官員得到情報顯示,中國與俄羅斯分享了有關信息,還對俄羅斯表示,美國是在挑撥離間,而北京不會勸阻莫斯科。

拉普-胡珀說,現在美國正在仔細觀察中國官員發表的各種聲明,他們的確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棄權,不過人們見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有各種不同的聲明,美國和所有盟友夥伴對俄羅斯與中國在許多議題上立場接近有許多關切,不僅是關於烏克蘭,還包括軍事、情報和經濟等更廣泛的議題,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這都會是歐洲、北約及印太地區的持續關注,美國將與其盟友分享對中俄關系演變的評估。

歐盟印太特使蓋博瑞利·維森廷(Gabriele Visentin)說,他對歐洲此次在支持烏克蘭的表現感到驕傲,尤其是在經濟制裁之外,歐盟史無前例地提供資金爲烏克蘭採購武器,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因爲歐盟所有成員必須分攤採購武器的資金,這顯示整個歐盟在策略上能夠團結一致,傳達出的重要關鍵詞就是「民主」,民主能夠達到目標,烏克蘭危機提供的重要課題就是民主體制需要更多的協調與合作,它將促使歐洲在印太地區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