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絲路海運」再擴員!上半年進出口總值逾21兆人民幣
「絲路海運」再次擴員,助力全球港航貿一體化發展。(人民日報)
近期發佈的多國貿易數據顯示,儘管局部出現回暖,但在保護主義擡頭、航道受阻、美國降息預期等因素疊加下,全球貿易復甦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1%,歷史同期首次超過21兆元(人民幣,下同),不僅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活力,也爲全球貿易注入更多穩定性。據《環球時報》報導,在本月7日至8日舉行的第六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柬埔寨、塞爾維亞、迦納等國的人士均表示,希望在共建「一帶一路」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暢通。
柬埔寨副首相兼發展理事會第一副主席孫佔託7日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等重大挑戰,推動合作比以往更重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加強全球互聯互通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柬埔寨非常自豪能夠成爲這一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柬埔寨與中國可以繼續挖掘新的增長與發展機遇。」
據柬埔寨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柬中雙邊貿易額達73.13億美元,同比增長18.8%,中國繼續作爲柬埔寨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柬埔寨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0.03兆元,增長7.2%,展示出中國良好的經濟勢頭以及與共建「一帶一路」各國經貿往來的熱絡。
塞爾維亞是最早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之一。塞爾維亞政府助理秘書長達尼耶爾·尼科利奇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爲中塞關係的基石。除基礎設施外,另一個重要增長領域是技術和數位化合作,例如中國在智慧港口和物流領域的專業知識將爲塞爾維亞提供幫助。
尼科利奇介紹稱,塞爾維亞位於歐洲陸路的十字路口,隨着匈塞鐵路的建設,以及塞爾維亞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塞薩洛尼基港的聯繫更緊密,塞爾維亞已成爲中國商品進入歐洲的重要樞紐。塞爾維亞希望更好地將自身供應鏈與中國物流網絡相結合,提高效率與貿易量。他同時表示,本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提供了一個獨特平臺,以加強塞爾維亞和中國之間本已牢固的雙邊關係,特別是在貿易和物流領域。
「絲路海運」是國內首個以航運爲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成立於2018年12月。隨着新一批13名成員在7日加入,「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單位已超過340家,覆蓋產業鏈上的港口、航運、物流、港航服務、生產、貿易和批發零售等所有環節。目前,「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總數達132條,通達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5座港口。
2023年,迦納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爲「絲路海運」聯盟成員。迦納公共企業秘書處主任馬克·科菲·科布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加入「絲路海運」聯盟,迦納希望增強貿易聯通性,與合作伙伴共同建設航線網絡,擴大國際物流走廊,併成爲非洲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引領者。
此次論壇正值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於本月4日至6日舉辦之際。科布拉認爲,「絲路海運」爲非洲各國,尤其是迦納在加強同全球各國的港航貿聯繫方面提供了機遇。他補充表示,海洋領域的合作也有助於減少氣候災害影響、實現可持續和綠色發展,這些合作可以成爲中非夥伴關係的重要部分。
隨着「朋友圈」不斷擴大,「絲路海運」致力於爲全球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注入團結與協作的力量。據悉,在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支持下,過去的6年中,福建港口集團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更加聯通、港航服務更加優化、科技賦能更加有效、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在去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佈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明確提出「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這爲「絲路海運」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也成爲本屆論壇的主題。
參與此次論壇的各行業人士認爲,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在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經貿合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本屆論壇的「絲路海運」圓桌會議上,與會代表還共同發起了《「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倡議》表示,各方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共同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此外,各方也將推進通道共建,強化港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構建「陸、海、空、鐵」立體物流網絡,暢通信息通道,共同爲提升實體產業全球競爭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福建港口集團表示,未來,集團將在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下好港航貿發展「一盤棋」、搶佔智慧綠色「新高地」和打造人文交流「多平臺」等四個方面着重發力,讓「絲路海運」這條「黃金水道」越行越寬、越走越遠。第六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由廈門市人民政府、中國航海學會、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商務廳、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主辦,福建省港口集團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