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不創業這一年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

編輯|馬吉英

圖片來源|受訪者

2019年3月,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YC(YCombinator)春季路演的“畢業典禮”上大聲宣佈:“我要離開YC,去一家偉大的公司!”

現在我們知道,這家偉大的公司就是OpenAI。

作爲跟山姆·阿爾特曼有着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陸奇選擇了另一條路:做創業者背後的投資者。4年前的12月,陸奇宣佈成立新品牌奇績創壇,帶領原YC中國團隊獨立運營。奇績創壇孵化和投資思路沿用了全球創業加速器的模式,專注於早期創業投資。

今年初,大模型引發了科技行業的“山呼海嘯”,王小川、李開復、王慧文等人紛紛表示下場創業,作爲昔日“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高管”,陸奇是否會成爲下一個走到臺前的人?

直到今年4月,陸奇對外界演示了他的“大模型世界觀”,並以佈道者的身份,向奇績創壇的學員們描述了時代拐點和大模型對每個人的影響,結束後,他仍未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樣,投身創業。

這位最有可能打造另一個OpenAI的人爲什麼不創業?“Qi(陸奇)想專注在奇績的(投資)事業上。”奇績內部如此迴應。

一位奇績學員告訴《中國企業家》:“到了當下的人生階段,我感覺他可能處於更願意成就別人的狀態裡。”

6月,陸奇在硅谷演講時,公佈了奇績創壇過去3年的成績——共投資了258個創業項目,其中136個爲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業公司,25個處於人工智能與大語言模型相關領域。今年奇績創壇的兩場路演中,AI相關項目更是佔據了大頭。

其中會出現像OpenAI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嗎?

在一位接受過奇績創壇早期投資的創業者看來,陸奇特別有情懷、有遠見,而且極其勤奮,是一位真正有硅谷風格的投資人,“他基本只投技術驅動的企業,這種企業一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儘管沒有親自下場創業,但陸奇今年對於AI及大語言模型的跟進,前所未有地堅決。

從已公開的數據來看,奇績創壇是國內目前投資AI和大模型賽道最爲“激進”的機構之一。

11月24日下午,奇績創壇的2023年秋季路演日開始前,現場數十位穿着奇績標誌性藍色文化衫的工作人員,穿梭在人羣間維護秩序。到場團隊或個人拿到身份牌後,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交流。

據奇績創壇官方統計,這次的路演日上,一共有67家公司參加了路演,其中51個屬於人工智能領域,分別與大模型和Agent(自主理解、規劃決策、執行復雜任務的智能體)有關。而在今年春季路演日上,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相關項目更是多達82個,超過了總項目數的1/2。

今年一整年,陸奇和奇績創壇團隊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挖掘新的AI項目、幫助團隊成長上。

爲了支持這些新的大模型賽道的創業者,奇績創壇今年舉動頗多,包括陸奇本人、奇績團隊以及奇績生態的創業者們進行私下或公開分享。僅最近一個多月,奇績創壇針對大模型多模態及Agent應用等相關話題,就展開了4場公開線上論壇,共請了十多位奇績投資的創業者進行分享。

11月6日OpenAI的DevDay過後,陸奇還很快做了一個非公開分享,談論了自己的判斷、認知,以及對於技術起源的追溯和底層邏輯的研究。

除不定期分享外,陸奇還讓團隊的實習生去搜集整理信息做“大模型日報”,一方面進行自我和團隊內部學習和信息更新,另一方面也共享給奇績生態的所有創業者。這一動作從大模型出來以後,一直在堅持。

奇績不僅在加快孵化新的AI或大模型項目,原有的項目,也有部分團隊在進行大模型+的“改造”。

今年6月份拿到奇績創壇Pre-A輪融資的句子互動,業務主要聚焦企業客戶在IM生態中的營銷轉化場景,利用對話式RPA技術解決獲客、轉化和復購問題,提升私域運營效率。

句子互動創始人、CEO李佳芮表示,2019年,因爲AI技術不夠成熟,雖然句子在此之前做過很多年Chatbot,但是爲了防止公司成爲一家AI外包公司,公司曾經做過一次轉型,從智能化(AI)降級到自動化(RPA)。今年年初ChatGPT問世後,他們重新做了戰略升級,從自動化升級到智能化,將AI重新接入,與微軟雲及各大國產大模型廠商合作,結合大模型打造對話式營銷雲,重塑了智能對話業務模塊,並引入Agent讓系統作出決策和營銷動作。AI的加入,加快了公司與大客戶簽單的效率,目前句子互動已實現了盈虧平衡。

期間,李佳芮一直跟陸奇保持着溝通交流,並得到了很多建議。AVAR創始人、CEO胡雅婷也表示,奇績的分享非常多,尤其在大模型拐點來臨之際,陸奇給到很多中肯的建議。

儘管奇績創壇今年在AI領域的投入非常“激進”,但在部分外界人士看來,曾經在微軟領導小冰項目、在百度提出All in AI的陸奇,在這一次大模型創業熱潮中隱身於後,似乎意味着某種“退縮”。

有曾接近陸奇的人告訴《中國企業家》,“我感覺Qi在前幾年有些不太看好或者說不太相信AI了,至少從他的動作來看,奇績前幾期投的AI項目相對較少,直到ChatGPT出來後,他今年纔開始大量投。但參考OpenAI的發展路徑,大模型真正早期的佈局至少要在2016~2018年期間開始,我覺得現在入場太慢了。”

2018年,李佳芮第一次與陸奇見面時,後者跟她分享過自己早期對AI的心態,“因爲小冰的出現,他覺得自己當年(對AI)過分樂觀了”。

儘管陸奇沒有做大模型的創業項目,但在李佳芮看來,他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做大模型,“我認爲他支持更多大模型領域的年輕創業,對社會的價值更高”,“Qi非常堅信AI一定是未來,他對技術的演進非常堅定”。

在奇績生態的一衆創業者心裡,陸奇扮演着近似於“導師”的角色。

渡鴉科技創始人、CEO呂騁更是稱陸奇爲“人生導師”。他跟陸奇有着很深的淵源。渡鴉科技曾是YC W15唯一的中國團隊,2017年,百度宣佈全資收購渡鴉科技後,呂騁攜團隊加盟百度,直接向彼時任職百度集團總裁、COO的陸奇彙報。2019年2月,呂騁帶着新項目rct studio參加了YC Demoday的路演,並當場拿到了千萬美元的TS。

呂騁認爲,陸奇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導師,“他很少干涉你”。

在籌備rct studio項目時,呂騁曾詢問陸奇是選擇to B還是to C,“他通常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他會說短期內to B有哪些機會。但他越說to B的好處,我就越覺得to B這個事我不想做,這是很好的一個思維過程,他會幫我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隨着奇績路演項目的不斷擴展,陸奇作爲“創業導師”的能力也不斷凸顯,針對不同的團隊或創始人,他往往會給出不同的建議或幫助。

在胡雅婷看來,當他們面臨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他通常會給我們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

“比如當我們在一些戰略發展上,面臨AB兩個方向選擇時,一部分投資人可能跟我們分析AB兩個方向的優勢,我們要根據想達成的目標去選擇A或B。但Qi會直接跟我們分析,我們更適合哪個,或者說我們想達成某一結果,就必須選這個方向。”在胡雅婷看來,陸奇的解答帶來的啓發更大。

胡雅婷目前和團隊在做的虛擬內容生成賽道,通過3D程序化框架、AI生成、XR交互技術,在過去兩年裡已經積累了衆多年輕人喜歡的虛擬人IP、數字時尚品牌、數字潮玩等產品。

今年,在面臨大模型的衝擊時,她和團隊曾在消費、技術等多個發展方向上產生猶豫,在跟陸奇溝通後,她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答覆。

在展開這次對話前,胡雅婷幾乎抱着陸奇一定會讓自己做技術或平臺化的預設去的,“大家都覺得Qi非常推崇大模型,而且奇績的投資更偏向技術,我們都認爲他對消費品沒什麼感覺”。但陸奇給到的建議卻是:“如果你們的優勢是技術結合藝術,那就非常適合做消費。”

在奇績創業營裡,陸奇最常提問的問題是,“你們最長的長板是什麼?”胡雅婷仔細思考自己團隊的長板——藝術+技術,如果單純拼技術,他們確實卷不過大廠。最終,他們決定選擇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消費賽道。

於是,在陸奇的建議下,胡雅婷一方面基於團隊在藝術、數字人IP等領域的原有優勢,保持高端定位;另一方面,依託大模型和AI技術搭建自己的工具及平臺,幫助用戶更好地實現個人的個性化設計,最後依託全綵3D打印供應鏈,生產並銷售實體潮玩等消費品。

汲取大模型等AI技術知識外,陸奇也一直沒放下對於產業的研究。

句子互動今年再度在IM營銷業務中加入AI時,陸奇跟李佳芮討論,語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潛認知空間,是人和物理世界最寬最重要的橋樑。根本意義上,它更多是一個泛化和思考工具,溝通只是一個副產品。尤其是GPT出現後,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這種能讓企業和用戶千人千面、富有溫度地進行溝通的能力,但大模型讓這成爲現實,這也是所有企業追求的。因此在營銷中,李佳芮團隊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可以重塑很多業務流。

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李佳芮才逐漸理解,到底什麼是重塑業務。“大模型出現後,大家都在喊要重塑業務,但只有真正深耕其中開始去做,才能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

今年,號稱跟不上大模型更新節奏的陸奇,依然保持着“拼命”的工作節奏。一位奇績前實習生告訴《中國企業家》,陸奇每天早上6點就會起牀,常常忙到夜裡12點還在開會。“他的精力非常旺盛,我們都很佩服他。”

奇績生態中的創業者大部分是90後、95後,甚至還有一些00後。

跟其他基金投資的創業者畫像相比,奇績的被投項目有些不同。這讓陸奇和奇績創壇在國內投資環境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接近陸奇的人看來,陸奇是在賭年輕人就是未來,“跟YC的理念非常相似”。

YC培養人的理念是,它不會教人如何成功,但它會告訴創業者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在YC,只要他們覺得一位創業者可以做這件事,就會給他機會讓他嘗試,失敗就失敗,失敗的教訓會被分享給YC所有人。我覺得這種方式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創新發展,有其公益屬性在裡面。”一位前YC學員告訴《中國企業家》,“我覺得Qi就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爲了把最新一代或者最年輕的思想聚攏在身邊,奇績創壇招攬了一羣非常年輕的實習生,包括他們外面的fellow也都非常年輕。

陸奇在年輕人中的號召力確實“無與倫比”。

今年5月,《新範式新時代新機會》演講北京場舉辦時,中關村展示會議中心的會議大廳裡座無虛席,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很多甚至是周邊的大學生。即使是站着,他們也都全神貫注地聽完了全場,不少人展現了對AIGC的極大關注和創業熱情。到了互動環節,有一位六年級的小朋友向陸奇提問:在大模型的衝擊下,該如何進行學習。

“奇績的定位有點類似於創業大學,因爲很多年輕人需要創業導師的引導。”李佳芮說。

不過,在李佳芮看來,陸奇雖然非常支持年輕人,但並不是“無腦”支持。

一位奇績前實習生也表示,他們在今年創業時之所以放棄報名奇績創業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整個流程非常困難。奇績每年都有大量項目報名排隊,這期間要進行爲期3~4個月的項目篩選。“如果運氣好過了初選,我們跟陸奇博士正式對話只有15分鐘。不僅過程很累,而且我們的項目很大概率拿不到(奇績的)投資。”

“奇績的錄取率是非常低的,Qi做的事簡單概括,就是選到一批最優秀的年輕人。”李佳芮認爲,這需要非常強大的識人能力。

在YC中國工作期間,陸奇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最想建立新一代的創業體系。“我很擔心我們過分注重商業效果,忽略了每一家企業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對社會影響力非常之大。我特別想做的一件事情是,YC中國和YC美國可以成爲新一代的創業體系,我們所選擇的每一個創業者,不光打造好產品,建立偉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都有非常強的社會責任感,爲社會帶來很多正面影響。”

直到現在,陸奇想做中國版YC的理想似乎並沒有改變,他也不排斥外界將他與YC繼續聯繫在一起。在他的百度百科人物介紹一欄,如今依然寫着:現任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C全球研究院院長。

李佳芮也認爲,儘管現在很多基金都想做中國的YC,或者號稱自己是中國的YC,但她覺得目前只有奇績的打法纔是真的YC系統性打法。

“YC有一套非常強的bookface系統,裡面有大量的knowledge base,但只有YC創始人才能進入,也就是說,幾乎沒有基金公司真的有賬號進去過,但是Qi之前是YC的partner,他是完整用過整套系統的人。此外,YC還有一個非常活躍的、各方持續交流的論壇,目前還沒有公司或基金能做出這樣的東西,現在奇績也在學習,但其他人甚至沒有去學習的機會。”李佳芮說。

在這波AIGC創業浪潮下,完全以投資人身份參與的陸奇,能靠理想主義制勝,打造出中國的“大模型”嗎?

參考資料:

《稱陸奇爲“人生導師”,90後創業者離開百度“漂流記”》,中國企業家

《陸奇爲什麼不創業?》,字母榜

《陸奇最新演講實錄:我的大模型世界觀》,騰訊科技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