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戶籍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是大城市的公共服務的供應不足

金融界1月26日消息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近日在今日頭條《頭頭是道》表示,戶籍制度改革面臨諸多痛點與障礙,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

首先是觀念。長久以來,我國社會普遍適應了現行戶籍制度,許多人擔憂改革可能引發各種問題,甚至有人認爲戶籍制度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然而,戶籍制度所累積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實則逐漸削弱了經濟效率和社會公正,改革已刻不容緩。值得慶幸的是,隨着多年的呼籲和中央政府的決心,以及地方政府的逐步配合,公衆觀念已有顯著轉變。

其次,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當前,地方政府的行爲總體上仍偏重於生產和稅收增長,對於企業入駐持積極態度,但對於人口流入所帶來的公共服務支出壓力,則往往視爲負擔。地方政府時常抱怨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以滿足外來人口持續增長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同時,一些人口流出地擔憂全面放開戶籍制度會導致本地人口流失,從而對經濟發展和稅收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倡導各地在推動經濟發展時應更注重人均指標而非總量,因爲人均水平更能反映一個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及經濟現代化程度。相應的,我國稅收體系需逐步調整,減少對生產相關增值稅的依賴,增加消費收入、所得財產等稅種,以改變地方政府的激勵結構。

在陸銘看來,目前最大的障礙源於現有公共服務存量供應不足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在戶籍制度改革的理論認識方面尚未達成共識。若戶籍制度一夜之間被取消,將立刻暴露出學校供應相對匱乏、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現狀。因此,接下來一方面需從供給側着手,加大學校、醫院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另一方面,應逐步降低戶籍門檻,尤其是針對長期在當地居住的外來人口,加快其市民化進程。與此同時,對於未立即獲得本地戶籍的居民,確保他們能夠享受到與戶籍人口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待遇。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