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新視界》實體經濟之痛

大陸實體經濟處境艱難。(圖/中新社)

「『玻璃大王』曹德旺要跑路」、「曹說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專家說必須解決『死亡稅率』問題,否則企業全跑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聲疾呼「振興實體經濟」、「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的背景下,上述話題顯得格外敏感。儘管在「死亡稅率」等問題上各方有不同意見,但輿論普遍認爲曹德旺戳中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痛點。

企業已到生死存亡之秋

曹德旺真要「跑路」嗎?對此,曹本人已經作了澄清。主流媒體也認爲,曹的講話被一些人斷章取義了,「還有些人對中國經濟形勢有誤讀,拉上曹德旺做墊背」。在《新京報》看來,中國製造業企業海外建廠是一件於國於民於企業都有利的好事,不要用「逃跑論」來看待曹德旺在美國建廠。

《人民日報》也及時發聲,主張應該把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與不正常的資本外逃現象區分開來。「如果動輒給中國企業正常的海外投資貼上『跑路』的標籤,甚至借題發揮,那就不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在人民幣承受貶值壓力的背景下,還容易引發非理性的市場恐慌情緒」。

如果說「逃跑論」只是一些媒體慣用的「標題黨」套路,那麼曹德旺吐槽的中國製造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稅負壓力就必須認真對待了。有公衆號蒐集了一些知名民營企業家的相關言論,堪稱訴苦大會。比如,大陸首富王健林曾向港媒透露,一度每年繳稅額大大超過淨利潤。TCL、步步高等民企的老總也呼籲政府下決心減稅。哇哈哈的宗慶後更是痛心疾首,「如果政府沒有錢,就向企業收稅,如果企業被榨乾死掉了,還能向誰收呢?」

這種不安情緒在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發出「死亡稅率」說後達到了高潮。根據李煒光的測算,目前大陸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平,大量企業已到生死存亡之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煒光談到了一個細節,在他組織的一個座談會上,有位女企業家談到稅負重時,竟當場號啕大哭。不僅如此,當時在座的很多企業家也陪着掉淚,感嘆現在辦企業實在是太難了。這位學者最後總結道,「我們不是說要把企業逼死了纔要減稅,那時候什麼事就都晚了。」

不過,有關部門顯然沒有感同身受。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發表財稅專家的文章,指出大陸的宏觀稅負總體較低,批評「死亡稅率」一說嚴重誤導公衆。《經濟日報》等專業媒體也認爲「死亡稅率」不靠譜。理由首先體現在根本就不存在這個概念,「死亡稅率」云云更多屬於情緒宣泄,缺乏實際依據和調查口徑;其次,大陸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的稅率,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屬於最高水平;再次就是誤把保險費、土地成本、電價成本、甚至「五險一金」等成本,統統「算帳」計入了稅負。還有一些熟悉海外投資內情的人士向媒體披露,國內經營成本高企並非企業「走出去」的唯一甚至主要的原因。有時候,貼近海外市場,規避反傾銷等是比綜合稅負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減稅清費之外更要改革

最後,無論「死亡稅率」靠不靠譜,大陸實體經濟處境艱難,企業家稅負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人民日報》最近就連續刊文關注企業減負。接受採訪的專家雖然都不接受「死亡稅率」,但也承認稅收以外的各種收費太多。因此,一方面要減稅,另一方面要清費,也就是政府要過緊日子。比減稅清費更重要的是,大陸要加快推動經濟社會改革,這纔是降低企業負擔的根本出路。何以解憂,唯有改革啊!

(作者爲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