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學研究再下一城! 培育出首個猴子假胚胎

大陸科學家培育出第1個猴子假胚胎。(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陸《中國科學報》13日報導,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劉真、孫強與北京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周帆等近日合作,首次報告從猴子胚胎幹細胞中創造出胚胎樣結構。研究人員將這些胚胎樣結構移植到母猴的子宮中,並確定這些結構能夠植入並引起類似於懷孕的激素反應。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細胞-幹細胞》。

「人類胚胎發生和器官發生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劉真說,「因爲猴子在進化上與人類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希望針對這些模型的研究能加深對人類胚胎髮育的理解,包括闡明早期流產的一些原因。」

研究人員將獼猴胚胎幹細胞暴露在細胞培養皿的生長因數中,誘導其形成胚胎樣結構,這是首次使用非人靈長類細胞形成胚胎樣結構。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孫強表示,這項研究創造了一種可以無限誘導和培養的胚胎樣系統,爲後續探索靈長類胚胎和生殖醫學健康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角。

當利用顯微鏡研究時,課題組發現囊胚樣結構具有與自然囊胚相似的形態。隨着在體外進一步發育,它們形成了看起來像羊膜和卵黃囊的排列結構。芽母細胞也開始變成最終構成身體三胚層的細胞類型。單細胞RNA測序顯示,在這些結構中發現的不同類型細胞,具有與自然囊胚或植入後胚胎中發現的細胞相似的基因表達模式。

然後,研究人員將這些囊胚樣結構移植到8只母猴的子宮中,其中3例移植成功。這種植入導致母猴身體釋放孕酮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這些激素通常與懷孕有關。這些囊胚樣結構還形成了妊娠早期囊胚——在妊娠早期發育的充滿液體的結構,以包裹胚胎和羊水。然而,它們並沒有形成胎兒,大約一週後這些結構就消失了。

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重點放在進一步開發從猴子細胞培養胚胎樣結構上。「這將爲我們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用的模型。」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周帆說,「猴胚細胞的進一步應用有助於深入研究靈長類動物胚胎髮育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