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聚甲醛反傾銷調查 鎖定臺歐美日

大陸商務部19日宣佈對原產於臺灣及歐、美、日的聚甲醛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圖爲大陸一家齒輪製造工廠。(新華社)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前夕,大陸商務部19日宣佈對原產於臺灣及歐、美、日的「共聚聚甲醛」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期爲1年,可視情況延長半年,其中臺塑遭到陸廠點名。值得注意的是,相較過往單獨針對臺灣的經貿反制公告,此次將臺灣與歐美日並列爲調查對象。

大陸稱爲「共聚聚甲醛」產品,經濟部稱爲「聚甲醛」。經濟部昨表示,臺灣聚甲醛在2023年出口至大陸約4.7萬噸、約0.79億美元,在大陸的市佔還略小於歐盟、韓國、美國,各國市佔相差不大。大陸商務部在2017年已針對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聚甲醛產品課徵反傾銷稅。

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局19日發佈公告稱,因收到6家陸企代表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於歐、美、臺灣和日本進口聚甲醛進行反傾銷調查。

據大陸企業所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書,點名臺塑及長春集團與日本合資的臺灣寶理塑膠,另有日本3家、歐美各1家生產商。在2023年,臺灣向大陸出口聚甲醛3.6萬噸,佔大陸進口數的15.78%。

申請書還稱,初步估算2023年的傾銷幅度,美國爲45.07%、臺灣32.67%、日本31.45%、歐盟23.8%;自4地的進口價格出現明顯下降趨勢,2023年比2022年下降15.03%,這些廠商以低價打大陸聚甲醛產業的意圖和效果明顯。

聚甲醛(POM)爲熱塑性的工程塑膠用於小齒輪、刀柄、緊固件等工程零件,也被應用於汽車和消費電子產業。聚甲醛分爲「均聚聚甲醛」、「共聚聚甲醛」,因臺灣都是生產「共聚聚甲醛」,大陸商務部昨日指的「共聚聚甲醛」,就是聚甲醛。

經濟部表示,聚甲醛出口金額比例不高,但廠商集中性高,經濟部將協助業者進行貿易救濟,並拓展海外市場,就既有市場、新興市場展開拓銷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