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艦駛入美海域 美防衛專家:以拒絕戰略遏制北京 保衛臺灣是關鍵

美國海警隊發佈照片證實中共海軍艦隊近日駛入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羣島附近專屬經濟區水域(圖),日本也宣佈在其水域邊緣發現中國驅逐艦與疑似潛艇蹤跡。(圖/微博)

美國海警隊發佈照片證實中共海軍艦隊近日駛入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水域,日本也宣佈在其水域邊緣發現中國驅逐艦與疑似潛艇蹤跡。美防衛專家表示,中共海軍力量成長已不止於其附近海域,應該運用「拒絕戰略」(Strategy of Denial)集中美國在各地區的軍事資源將保衛臺灣作爲重中之重,阻止北京成爲亞洲霸主。

《美國之音》報導說,美國海警隊近日發佈照片聲稱8月29日和30日在美國阿留申羣島─阿拉斯加海域發現4艘中國海軍艦艇,該艦隊可能是8月24 日通過宗谷海峽(Soya straight)向東航行進入太平洋。大陸分析人士稱,中共艦隊應該是在進行遠海訓練,並以此做爲對美方軍事挑釁的反制措施。至於日本偵測獲得的中共驅逐艦和疑似潛艇,專家認爲是共軍正在探索「未來可能發生戰鬥」的地區。

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員丹.斯萊特(Dan Slater)認爲,這些最新事件再次表明,中國擁有一支更先進的海軍,實力比過去強得多,其影響力絕不僅僅限於南海。對美國而言,「問題是如何以一種不導致衝突,且不會對東亞經濟體造成重大破壞的方式來應對這種變化。」

中共海軍055型南昌艦編隊進入美阿拉斯加附近海域鬥到底,令大陸網民羣情激奮。(圖/新華社)

美國前副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在最近出版新書《拒絕的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 中強調,國防戰略應首先針對中國,其次纔是歐洲,中東、波斯灣僅佔輔助地位,所有的戰略部署和資源配置應該由這個優先順序決定。而臺灣既是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戰略要塞,也是美國「拒絕戰略」的試金石。

美國必須優先軍事部署保住臺灣,因爲美國軍事力量主要來自海洋和航太航空技術,所以不能打陸戰,避免重蹈越戰、韓戰的覆轍。而臺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防線的重要一環,防線上聚集了很多財富─日本,韓國、臺灣、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尼等等。如果中國拿下臺灣,他們的軍隊可以投射到中太平洋,對日本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進行破壞。

美國前副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最近出版新書《拒絕的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強調,美國防戰略應首先針對中國,其次纔是歐洲,臺灣是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戰略要塞,也是美國「拒絕戰略」的試金石。(圖/AMAZON)

科爾比用博弈理論解釋,如果中國輸掉對臺灣的軍事行動,它將被迫面對「升級的負擔」(burden of escalation);而如果中國拿下臺灣,將讓中國大膽扣動扳機,因爲臺灣不會是中國擴張的終點。

他因此認爲,「拒絕戰略」的重中之重正是保衛臺灣,因爲這是北京的目標,臺灣是美國的盟友,同時涉及到美國的威懾力是否能保持。而且由於資源稀缺,美國不應該同時在別的戰線投放多餘資源,應確保我們能夠保護臺灣。

哈德遜研究所量子聯盟計劃主任赫爾曼(Arthur Herman)也贊同臺灣是不可放棄的盟友的說法,「我們不僅應結合強大的軍事姿態,阻止中國對臺灣的野心;也應該視臺灣爲更大戰略圖景的一部分,不僅是東亞而是整個印太地區。我們也應知道,如果放任中國對臺灣進行侵略,這將破壞我們亞洲盟友的信任,他們會認爲這是美國大國地位的終結。」

但是赫爾曼也指出一項困境:美國如何用軍事遏制中國對臺灣的野心而不觸發軍事摩擦,亦即「如何堅定地向中國表明和平勝於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