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環保夫妻檔 相偕守護三江源
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中新社資料照片)
2012年劉洋、劉希丹這對志工情侶剛開始戀愛時,相偕來到位於海拔4540公尺,長江正源沱沱河與青藏公路交叉處的「紅房子」──當時纔剛完工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劉洋留下驚愕的第一印象:「很美的美景,很多的垃圾」。6年來,結婚已兩年的劉洋夫婦所參與的環保組織,已自三江源帶走60萬件垃圾。
長江源頭首見,被藏民暱稱爲「紅房子」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由民間公益組織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簡稱「綠色江河」)發起修建,外觀爲一棟藏式紅色建築。
垃圾隨城鎮發展涌入
1995年成立的「綠色江河」,正式從2012年開始向外搬運、處理三江源垃圾。當時免洗餐盒、礦泉水瓶、鋁罐等不可分解的垃圾,隨着青藏鐵路、城鎮化發展,大批涌入生態原本脆弱的長江源;尤其「紅房子」所在的唐古喇山鎮,儼然成爲萬里長江的「第一污染源」。
劉洋表示,長江源區面積遼闊,牧民居住分散,垃圾很難集中、運輸與處理。「綠色江河」自2012、2013年開始,陸續發起「垃圾換食品」、「帶走一袋垃圾」等環保專案,鼓勵牧民將垃圾帶至保護站,交換相對數量的生活物品。
「保護站志願者們分類打包,再動員來此參觀的自駕遊客帶走一袋垃圾,將垃圾送到格爾木的綠色驛站統一回收。」曾於2014年擔任保護站管理員的劉希丹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牧民參與,「從拉薩到格爾木的遊客,70%以上都願意參加。」
綠色驛站回收兼休憩
2017年由「綠色江河」與青海省政府合作共建的「青藏綠色驛站」垃圾回收站專案也正式啓動,既能回收垃圾,又能兼顧貨車司機、遊客短暫休息與環保宣傳等多項用途。目前在格爾木至唐古喇山鎮420公里的青藏公路路段上,已有6個站點。
來自甘肅的劉洋、劉希丹,爲「綠色江河」全職工作人員裡爲數不多的夫妻檔之一。劉希丹2014年正式加入「綠色江河」,最長的一次,是曾在保護站連續待上5個月,「每天7點鐘起牀,晚上11點之後才能休息,從睜眼到閉眼都是工作。」
原本任職於甘肅人民防空辦公室的公務員劉洋,2017年也成爲「綠色江河」的全職人員,參與青藏線沿線綠色驛站建設的啓動。6年來,透過「垃圾換食品」,「綠色江河」自三江源帶走塑膠瓶、金屬罐、廢舊電池等垃圾達60萬件;但劉洋強調,垃圾還有很多,夫妻倆會一直守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