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二手商品交易有望破3兆人民幣 學者:Z世代青睞「循環經濟」

一位顧客在北京潘家園二手相機攤販試用CCD相機。(摘自中新社)

大陸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可望在2025年突破3兆元人民幣規模,其中「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已成消費主力軍。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講師林晶珂29日撰文表示,Z世代正在打破「購買—使用—廢棄」的線性消費模式,這不只意味着省錢當道,更凸顯「循環經濟」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爲一種新常態。

林晶珂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Z世代青睞二手商品交易,一個重要原因是二手物品兼具性價比和質價比。尤其像家電、傢俱這類原本價格較高的產品。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購入二手貨,可以用可負擔價格換取較高品質的使用價值。

林晶珂強調,更值得關注的是,二手商品交易成爲潛力巨大的新藍海,意味着大陸的「Z世代」向循環經濟的生活方式邁出積極一步。

文章稱,作爲「數位原住民」的Z世代具備較高媒介素養,他們有意願也有能力向循環經濟模式交付信任。截至2023年12月,大陸網路普及率已達77.5%。相較其他人羣,Z世代更信任網路平臺作爲仲介的二手交易,也相對有能力應對二手市場可能存在的資訊不對稱。

另一方面,對於重視興趣、情緒和體驗的Z世代,二手商品交易還是以物爲媒介的偶遇社交,二次流通、循環資源的同時實現價值再生產。細數Z世代的閒置交易物品,不難發現各類個性標籤,如漢服、Lolita、唱片、盲盒手辦,賣家和買家多是擁有相同愛好的「圈內人」。閒置交易不僅是買賣,更多是以二手物品爲媒介、連接陌生個體、傳遞共用情感的價值延續。

林晶珂還稱,發展以二手商品交易爲代表的循環經濟,已經成爲全球共識。比如歐盟今年3月以來推進多項旨在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立法,日本環境省力爭到2030年使其循環經濟國內市場規模達到80兆日元。大陸則將發展循環經濟視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林晶珂也呼籲,從小二手商品交易邁向大循環經濟,需要產品從設計到回收的全生命週期更新,需要充分激發生產企業、平臺企業、回收企業、消費者等各方積極性,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需要持續探索更好的政策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