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門溪出海口長期淤沙 臺南市爭取逾5000萬經費濬深航道

鹿耳門溪出海口淤砂嚴重,臺南市爭取中央經費清淤。(臺南市政府提供/程炳璋臺南傳真)

臺南市鹿耳門溪上游彙集多條大排,出海口長年淤積,每逢退潮即影響漁船進出安全。臺南市農業局網年定期清淤卻效果有限,今年聯手水利局投入長期改善,準備向中央爭取前瞻計劃逾5000萬元經費,預計完工後可加深航道至1.5公尺。

鹿耳門溪上游彙集嘉南大圳排水路、溪南寮大排、土城仔大排、竹筏港之1排水、竹筏港之2排水等排水路,長期累積排水泥砂,河口地勢平緩,流速不足,另受海岸地形、潮汐影響,泥砂多在溪口沉澱,雖不至於影響排水,退潮時仍會影響漁船進出港安全。

鹿耳門溪出海口往年由農業局定期分上、下半年各1次辦理疏濬作業,每年疏濬量約2萬至2萬5000噸,仍因出海口水流速度過慢,短時間會有大量漂砂回積,效果打折。

臺南市水利局委託民間研究調查,測量地形、收集資料、觀測海象與數值模擬分析,歸納溪口淤淺機制,定出減淤改善方案。

臺南市水利局展開「臺南市鹿耳門溪口減淤改善工程」,包含航道疏濬、束流工設置、養灘及後續成效監測。疏濬後的砂土將用於四草海堤外的養灘回填。

這項長期工程需經費約5050萬元,臺南市水利局預計向中央提報前瞻計劃爭取。工程完工後,航道範圍內的水深增加至1.5公尺,供四草漁港作業船隻進出,藉改善鹿耳門溪航道內水流流速,達到減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