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美軍機艦持續施壓 專家:讓美方感受在中國後院行動的風險

美軍鍾雲號導彈驅逐艦航行臺海時遭到中共導彈驅逐艦蘇州號近距壓迫,差點出現相撞險境。圖爲美鍾雲號軍艦上拍攝蘇州號突然切入航道的照片。(圖/路透社)

最近的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中共拒絕了美方提議的中美國防部長會晤,在臺灣海峽航行的美國軍艦也受到中共軍艦壓迫性的舉動,美軍偵察機亦遭中共戰機貼近進行危險機動。美媒引述專家分析稱,兩國間在軍事與安全事務上近距離磨擦,讓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中共的作爲是希望美軍在中國後院行動時感受到更大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的分析說,如果中國與美國合作,美國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玩這種危險的遊戲。因此中國回絕了華盛頓方面要求美國防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和中國防長李尚福進行會晤,顯示中國決心扼制雙方的溝通管道,這反映出中國對美國在其後院的軍事存在感到不安,並決心讓美國對這些行動產生風險意識。

雖然中方對於與美國軍方的關係採取冷淡態度,但在其他問題上卻表露出接觸的意願。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於5月份在華盛頓的晚宴上討論了貿易和投資問題,這是拜登總統上任以來雙方首次在華盛頓舉行內閣級會議。在此之前,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維也納舉行會談,希望恢復雙方受損的關係。

曾在美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主政期間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亞洲事務主任、現任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執行長邁可.格林(Michael Green)表示,中國軍方不願接觸可能反映出美國加強亞洲存在的努力取得成功,包括與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和韓國的合作不斷加強,讓中國官方感覺有失顏面。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的研究員許介麟(Collin Koh)認爲,這種不安全感可以解釋爲什麼中國在與美國修復關係時會出現分裂性的舉措:因爲中國覺得在經濟上較有影響力,因此願意參加與經濟相關的高級別會談,但是在安全方面中國有較多的保留,因爲他們缺乏這方面的影響力。

格林指出,中共戰機對美國偵察機進行危險性動作是有風險的,這突顯了共軍的目的就是要削弱美國及其盟友在該地區行動的能力。北京希望藉此讓美國處於緊張狀態,只要美軍在亞太活動的風險升高,對北京就愈有利,「中方的假設是他們能比美國更好地處理這種風險。」

報導指出,美國推動與中共建立仿照美蘇冷戰時期的軍事熱線制度,但中國似乎對這種方式有些抵制心態。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官唐安竹(Drew Thompson)說,在危機溝通方面,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於俄羅斯人或之前的蘇聯人,中共政治性要強得多,對實用性則沒那麼注重。在高級別會談上,北京的表現也是如此,會談只是認可對方的良好意圖,而不是要真的就要在會談中展開談判。

報導指出,中國對於美國在2018年制裁李尚福的行爲一直予以譴責,當時李尚福是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從俄羅斯購買戰機和導彈。拜登上個月在日本舉行的7國集團(G7)峰會上表示正在考慮取消這些制裁,以促成奧斯丁與李尚福在新加坡的會晤,但最終美國沒有取消制裁,讓北京感到面上無光,指責美方失信。中共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上週曾表示:「美方一方面口口聲聲要加強溝通,另一方面又不顧中方關切,人爲地製造障礙,嚴重破壞兩軍互信。」此言所指,應就是指美方在取消李尚福制裁上失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