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目標連年跳票買不到! 企業急跳腳
綠色和平在2020年發起「RE10X10」倡議,盼2025年達到10%綠電、2050年使用100%綠電,但卻發現由於綠電目標連年跳票,扣除臺電與臺積電採購後,全臺綠電僅有1.56%進入自由市場。(林良齊攝)
氣候危機日趨嚴峻,推動再生能源成爲各政府及企業重要議題,綠色和平在2020年發起「RE10X10」倡議,盼2025年達到10%綠電、2050年使用100%綠電,但卻發現由於綠電目標連年跳票,扣除臺電與臺積電採購後,全臺綠電僅有1.56%進入自由市場,讓其他企業只能乾瞪眼。
歐盟議會已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關稅),要求輸入至歐盟的部分產品應申報含碳量,若高於歐盟標準,應購買憑證,而該規範也要求加入間接排放(用電排碳),再加上國際大廠要求的RE100浪潮,皆意味廠商要加速使用綠電。
但據統計指出,截至2022年年底臺灣再生能源發電量爲238億度,大多數綠電由臺電收購,而實際至綠電自由市場的綠電僅有10.86億度,其中又有逾7.1億度由臺積電採購,其他企業能取得的綠電佔比,僅佔再生能源發電量的1.56%。且綠色和平也發現,經濟部標檢局在2018年建議再生能源憑證競標底價爲1000元至2200元,但2022年市場實際底價爲1000元至6000元不等,差距甚大。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鄭楚忻說,目前綠電的價格高昂,如果用憑證的價格來看,一度電上看8元,轉供則近6元,價格相對高,除此之外,也因爲綠電未達政府設定目標,中小企業不易購買足額,建議政府應與民間合作,以達發電能源配比目標。
鄭楚忻呼籲,政府應鬆綁售電資格,擴大公民參與;引進電價差額補貼(FIP)制度、整合電力市場、市場資訊透明化以穩定綠電價格,並推出企業自發自用的鼓勵政策;也建議企業投入自發自用,深度參與綠電開發,組織綠電團購以增加市場籌碼,並提高對綠電使用的認知,避免ESG風險。
經濟部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認爲,去年年底爲止有14GW的綠能,全年發電量達238億度,「綠電的量應該是夠的」,要如何引導至綠電市場交易纔是重點,已擬放寬第三型售電業者轉換至可販售至綠電市場的第一型售電業者所需資料,且也要求公有空間設置的再生能源,應至少有3成販售至綠電市場,目前也研擬綠電價格適度透明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