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太強!外媒示警:歐美老牌面臨挑戰

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銷售佳。圖爲今年4月上海車展。(圖/中新社)

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正在製造更大、更先進、更具競爭力的新一代電動車,隨着它們在全球加大出口,有可能進一步領先於全球競爭對手。

紐約時報報導,在中國運營的數十家車企計劃今年推出71款新型純電動車型。許多新車型引擎蓋更高,顯得更張揚,存儲空間也更大。它們還配備了更大的輪胎,制動性能爲此得以改善。座椅更厚實也更舒適。電池體積更小、功率更大,充電更快了。

這些變化是爲了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心,同時也是爲了提高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樣,純電動汽車也正在從燃油車及其製造商手裡搶走銷量。

中國還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和法規。本週,有關部門批准了針對性能更強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安全約定。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也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以及五家中國車企的汽車通過了國家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其中包括特斯拉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以及中國汽車行業的資深品牌蔚來。

這些批准顯示,中國政府迫切希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這被廣泛視爲汽車行業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燃油車相比,該技術更適合純電動車,中國企業正在努力追趕這些系統的領先者特斯拉。

報導稱,中國的車企一直在大力投資輔助駕駛軟體。電動汽車「正在變成一個帶輪子的機器人」,極越汽車負責設計的副總裁弗蘭克˙吳(音譯)說。這家公司是中國車企浙江吉利和中國主要的人工智慧公司之一百度的合資企業,後者也是特斯拉在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的合作伙伴。

電池性能的改進和成本的不斷下降,爲中國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寧德時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它上週在北京車展上宣佈,其最新電池充電10分鐘可續航600公里。該公司表示,30分鐘充滿電可續航1,000公里。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事業部首席技術官高煥表示,實現這些里程需要涉及極其精密的化學和工程技術,「把每個奈米粒子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這些進步意味着汽車製造商可以使用更小的電池,從而釋放出汽車內部的空間,或者保持電池大小不變,實現更大的續航里程。

多出來的空間大部分都用於更爲寬大的後排座椅,提供更多的腿部空間。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造型中心總經理王譚說,「我們將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後座上—我們想讓它更具吸引力。」

在這次的北京車展上,並不是所有的電動汽車都變得更大、更寬敞。中國廉價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小米展示了其首款電動汽車—運動型轎車SU7。這家科技公司已經向汽車市場邁出了一步,而蘋果公司多年來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市場,卻未見行動。

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出現在車展上時,身後跟着一羣崇拜者。他在介紹SU7的演講中自信滿滿,同時仍對一個競爭對手錶示擔憂。他說:「除了特斯拉,好像比我們好的也沒有。」

報導稱,中國汽車業高管一直對特斯拉既敬佩又恐懼,在這次的車展上,它沒有推出任何新車型。上週,特斯拉宣佈今年第一季銷售額下降9%,利潤下降55%,並計劃全球裁員十分之一,即1.4萬人。

相較之下,老牌的西方車企在自動駕駛方面落後,在電動汽車方面的追趕也頗爲吃力。

過去五年,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在2020年的北京車展上,福特推出了最受關注的汽車—野馬Mach-E電動汽車。但管理問題導致了一年多的生產延誤,公衆的興趣已經消退了。

今年的北京車展上,福特決定另闢蹊徑,推介配備了笨重的5升V-8汽油發動機和四個排氣管的野馬車型。

前克萊斯勒中國首席執行官、現居上海從事電動汽車行業顧問工作的羅威(Bill Russo)表示,特斯拉已經成爲美國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唯一強大的全球競爭對手。「要是他們死了,美國的整個電動汽車市場也會隨之消亡」他說。

歐洲的老牌車企也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對歐洲的電動汽車出口正在攀升,促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是否受到不公平補貼展開調查。

大衆中國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呼籲中國製造商在歐洲購買汽車零部件,並在那裡使用歐洲工人進行組裝。他說「這樣,他們必須面對歐洲的勞動力、歐洲的企業,他們必須在與我們相同的環境中競爭。」中國利用高額關稅和其他措施,要求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汽車。

報導稱,中國電動汽車的下一個目標是美國。吉利正在從中國向美國出口極星Polestar 2,併爲此支付27.5%的關稅。它還開始出口新款極星Polestar 3,之後計劃將生產轉移到今年夏天即將完工的南卡羅來納州裝配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