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巴士席捲全球 日媒自嘆:汽車零碳排目標已落後中國
日本產業政策專注在氫能源車的發展,卻讓中國的電動車搶先佔領市場,在零碳排放的目標上,日本汽車領域已完全落後於中國。圖爲日本京都公共運輸使用的大陸比亞迪電動巴士。(圖/新華社)
公共交通採用電動巴士的趨勢正在全世界擴大,其中大部分爲中國製造。日本也有將路線巴士換成純電動汽車(EV)的動向,但日本幾乎沒有國產的選項,主要因爲日本將重點放在開發氫燃料巴士,電動巴士開發非常遲緩。日媒認爲,在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上,日本汽車領域已落後於中國。
《日經中文網》報導說,2021年12月,京都市和京阪電鐵舉行了在市內循環公車引進4輛電動巴士的活動,引進的巴士是比亞迪生產的。而在日本關西,大阪府的阪急巴士也從2022年4月起在路線中引進中國產電動巴士。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21年全球銷售的電動巴士約爲9萬輛,率先引進使用的是中國和歐洲。去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以電動巴士往來於市內主要地點和會場之間,是由比亞迪提供了120餘輛給大會使用。目前比亞迪在全世界已推廣了5萬多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IEA預測,電動巴士到2030年將達到300~500萬輛,佔全部巴士的16%左右。比亞迪等中國廠商在生產和供應上佔有優勢,特別是低廉的價格和技術實力更是絕對優勢。由於日本電動巴士還無法量產,很多地方政府等爲了實現減碳引進電動巴士時,只能選擇中國生產的。
報導說,日本政府爲引入電動巴士提供的補貼當中,除去混合動力車等,補貼對象共有8種,其中7種均由中國企業製造。唯一一家日本企業是北九州市的初創企業,但該公司目前也是委託中國來生產。日野汽車將於近期投放市場的小型巴士也並非自主開發,而是委託比亞迪製造。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一直大力開發氫燃料巴士,但結果不太理想。氫燃料車的燃料充填時間短、載重續航力強,政府與業界認爲它比電動車更適合巴士等大型車輛。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7年也發佈氫能源基本戰略,但從目前市場上看來,電動巴士已席捲全球,因爲氫氣採購成本高,供應燃料的基礎設施需要較長時間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成本較低,建設週期短。
報導最後說,在COP26上,20多個國家的汽車廠都加入汽車減碳聯盟,其中沒有一家日本企業,日本政府與企業未搭上汽車領域的脫碳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