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CPI連3月成長 通縮有望改善

大陸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優於市場預期,通縮有望改善。圖爲山西晉中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工廠。(中新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四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百分之零點三,優於市場預期年增百分之零點二,漲幅較上月略擴零點二個百分點。分析指,大陸經濟供需正趨平衡,消費和投資意願有所增強,通縮有望改善。

數據顯示,四月CPI連續第三個月維持正增長,顯示國內需求有所改善。四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年減百分之二點五,雖差於市場預期的年減百分之二點三,但降幅亦比上月縮小零點三個百分點。

有分析指出,從CPI、PPI走勢看,大陸經濟供需正趨平衡,企業信心修復的同時,消費和投資意願有所增強,鑑於終端消費需求逐步向中上游行業傳導,未來CPI、PPI均有望延續溫和復甦。

第一財經報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四月主要消費品價格整體穩定。生豬價格小幅反彈,鮮菜價格隨繼續季節性下降。汽油價格隨國際油價持續上行,整體來看CPI「繼續低位平穩運作」。

路透指出,這些備受關注的數據是在四月進口數據優於預期之後發佈的,這表明過去幾個月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可能正在提振消費者信心。報導還引述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分析稱,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 大陸四月核心通膨率成長百分之零點七,高於三月的百分之零點六,數據表明需求回升,尤其是服務業。

香港文匯報引述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終端消費需求回暖並向上遊行業傳導,帶動PPI降幅收窄,工業部門庫存改善、能源和原材料等價格走高也對PPI帶來一定支撐。鑑於目前工業品價格仍處收縮區間,行業復甦尚不夠平衡,後續政策應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提升政策實施效率,促進有效需求復甦。

政策方面,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指出,今年以來服務消費進入常態化穩定增勢,惟商品消費意願仍受房地產市場調整拖累。未來亟待通過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財政擴張政策,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和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