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繼續“按兵不動”,意味着貨幣政策立場變了?

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爲3.45%,5年期以上LPR爲3.95%,均與上期持平。作爲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之“錨”,LPR保持不變是否意味着貨幣政策立場發生了改變?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如何把握?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演進方向在哪?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Q:LPR保持不變是否意味着貨幣政策立場發生了改變?

A:我國貨幣政策立場沒有改變。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有力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回顧貨幣政策及成效時,強調貨幣政策立場是支持性的。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全球通脹高位降溫,但仍有較強的黏性。歐洲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經開始降息,另外一些央行還在觀察,預期今年晚些時候可能也會降息,但總體上還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貨幣政策的立場是支持性的,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金融支持。

潘功勝表示,展望未來,央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強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支持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爲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Q: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如何把握?

A:潘功勝強調,在貨幣政策調控中將注重把握和處理好三方面關係:一是短期與長期的關係。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重要考量,靈活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時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統籌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保持金融機構自身健康性的關係,堅持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三是內部與外部的關係。主要考慮國內經濟金融形勢需要進行調控,兼顧其他經濟體經濟和貨幣政策週期的外溢影響。

關於權衡長短期目標,最主要體現是堅持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疫情期間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應對短期衝擊,金融總量指標增速快於名義經濟增速,融資成本顯著下降,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同時,政策出臺及操作也留有餘地,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貨幣政策力度才能逐步迴歸,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中長期目標持續推進。

圍繞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央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是綜合考慮穩增長與防風險後的選擇。總量上努力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合理水平,保持貨幣信貸與實際需求匹配,同時又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價格上引導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同時也要實現銀行自身穩健經營,支持銀行補充資本金、引導銀行負債端成本下行,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結構上引導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由銀行自主選擇貸款對象並自擔風險。

對於統籌內部與外部均衡,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貨幣政策首先立足國內發展。在政策週期錯位下,我國貨幣政策頂住了外部政策收緊壓力,降準降息創造寬鬆環境,支持擴大了國內有效需求。發達經濟體前些年長期實行零利率乃至負利率政策,近年來爲解決高通脹問題又快速大幅加息;我國一直堅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既保持對實體經濟足夠支持,又避免大放大收,不會對經濟金融穩健運行帶來衝擊。

Q: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演進方向在哪?

A:對於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演進的方向,潘功勝提到,爲了實現最終目標,貨幣政策需要關注和調控一些中間變量,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多以價格型調控爲主,而我國採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並行的辦法。

貨幣政策框架從以數量型爲主向以價格型爲主轉型,是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標誌。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美、歐、日央行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都曾出現過金融脫媒加速,數量目標可控性、可測性以及與實體經濟相關性下降的過程,並逐步淡化數量中介目標,轉向價格型調控。近期,金融總量數據受“擠水分”、理財分流等多重因素影響階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國貨幣政策框架進入轉型時刻,要更加註重發揮利率調控作用。

“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場基準利率,再到各種金融市場利率,總體上能夠比較順暢地傳導。”潘功勝說,但也有一些可改進的空間。比如,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種還比較多,不同貨幣政策工具之間的利率關係也比較複雜。未來可考慮明確以央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目前來看,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了這個功能。其他期限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順由短及長的傳導關係。同時,持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針對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着重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

調控短端利率時,央行通常還會用利率走廊工具作爲輔助,把貨幣市場利率“框”在一定的區間。目前,我國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總體上寬度比較大。這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定價的作用,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

不過,這也伴隨着一定權衡,市場對央行的利率調控合意區間不是特別明晰,心中不是非常託底。業內人士認爲,下一階段,隨着金融總量目標淡化,價格型調控將在貨幣政策實施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