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連續20cm漲停,合成生物要火?醫美材料成本有望大降,這項技術是關鍵!7只高增長潛力概念股出爐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合成生物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爲未來創新與應用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和無限可能。

5月6日,蔚藍生物再次一字漲停,盤中漲停板封單超過30萬手。截至收盤,該股已連續錄得4個漲停板,成爲同期連續漲停板最多的股票之一。

除了蔚藍生物外,今日合成生物板塊出現集體上漲。川寧生物股價20cm漲停,節前最後1個交易日也是20cm漲停狀態,最新收盤價已創歷史新高,A股市值突破350億元。截至收盤,股價漲停的概念股還有播恩集團、聖達生物。

借用合成生物技術

透明質酸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消息面上,據《無錫日報》報道,在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合成生物創新團隊的努力之下,我國成了第一個有能力生產全部類型透明質酸的國家。團隊通過技術攻關,用細胞工廠生產“萬物”,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如今很多化妝品原料的獲取不再依賴於傳統的動植物提取。

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是一種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爲結構單元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廣泛存在於人體的眼玻璃體、關節、臍帶、皮膚等部位,並隨着年齡增長體內含量逐漸減少。

據創新團隊成員介紹,透明質酸最早是從牛的眼睛裡發現並提取出來的,價格非常昂貴,每公斤要幾萬元。如今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藉助微生物發酵生產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質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幾百元,實現了透明質酸大產量推廣應用。團隊通過人工合成方法,對現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造,甚至創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結構”,大大提高了產量。

合成生物產業有望成爲新黃金賽道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被視爲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和基因組測序之後的“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近年來,合成生物改變了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以更綠色、更高效的方式在醫藥、能源、材料、化工、農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成爲新的“黃金賽道”。

據麥肯錫諮詢預測,到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每年可產生約1.8萬億—3.6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據BCC諮詢預測,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達95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達到307億美元,2021年至2026年複合增速預計達26.5%。

A股市場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搶先佈局合成生物產業。

華潤雙鶴於2023年成立合成生物研究院,在神舟生物啓動了合成生物中試基地建設,構建了研發小試、中試、產業化的三級產業體系。

梅花生物是一家主營氨基酸產品的全鏈條合成生物學公司,目前產品有動物營養氨基酸、食品添加劑、人類醫用氨基酸、膠體多糖類產品等。

牧原股份旗下河南牧元安糧合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合成生物產品項目開工儀式已於2023年12月19日舉行,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試生產。本項目聚焦豆粕減量替代和其他生物基產品,打造生物發酵和生物製品的產業平臺。

嘉必優打造了以合成生物學技術爲核心的生物製造全技術鏈。基於合成生物學平臺,公司也拓展了自身產品的研發,開發人乳低聚糖(HMOs)、類胡蘿蔔素、蝦青素等系列新產品。

播恩集團長期致力於生物發酵飼料的研發,公司獲授的“農業農村部飼料合成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全國農業領域企業中唯一的飼料合成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7只概念股獲機構扎堆看好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合成生物概念股中,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含扭虧爲盈)有18只,佔比超過六成。富祥藥業一季度淨利潤爲147萬元,同比扭虧爲盈。川寧生物、凱賽生物、嘉必優、金城醫藥、保齡寶、康弘藥業等淨利潤增速超30%。

作爲新興賽道,合成生物概念股獲得機構扎堆關注。數據寶統計,今年以來合計有20只概念股迎來機構調研,其中華東醫藥、安琪酵母、牧原股份獲機構調研3次以上。

不少券商機構發佈研報關注合成生物概念股。數據顯示,逾半數概念股被5家以上機構研報覆蓋。機構研報覆蓋最多的是安琪酵母,合計有28家機構研報提及該股。其次是凱萊英、華東醫藥、牧原股份、華恆生物等。

根據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2025年淨利潤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7只,分別是凱賽生物、華恆生物、藍曉科技、華熙生物、嘉必優、利安隆、水羊股份。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謝伊嵐

校對:王朝全

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