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首隻“龍字輩”新股即將上市,在爭議中二闖IPO

龍年的首隻新股、同時也是首隻“龍字輩”新股龍旗科技即將迎來登陸資本市場的首秀,對此,市場期待值極高。

股吧中預測龍旗科技上市首日"大漲在即"的觀點比比皆是。其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佔據“首位”且證券簡稱帶“龍”屬性,更重要的是,目前來看,IPO收緊態勢只增不減,上市新股越發成爲稀缺標的。

在龍年A股的首個交易周(2月19日到2月23日),只有龍旗科技1家申購,0新股上市,而根據目前發行安排,本週(2月26日到3月3日)暫時0新股上市、0新股申購,在歷史上,這種情況極爲罕見。

隨着上市新股的減少,首日破發率也在持續降低,自去年11月份以來,A股市場已經連續3個月“0破發”,直到2月8日上市的上海合晶上市首日跌6.31%,成爲今年的首個破發股,才中斷了這個趨勢。而上一次連續3個月以上“0破發”還是在2021的上半年。

“從供求關係角度來看,在供給端,今年新股發行將出現有利於投資者的本質變化,尤其是新股質量會大幅提升,預計2024年打新收益會有較高的預期收益。”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對第一財經說。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受二級市場影響,上市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邊際有所下行。截至到最新,年內19只新股平均漲幅爲79.7%,較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大幅收縮。

爭議中二闖IPO

上週,龍旗科技開啓申購,是當週唯一申購的新股,公告顯示:龍旗科技本次發行價爲26元/股,對應市盈率爲24.13倍,低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25.5倍)。

儘管不少投資者對龍旗科技上市首日漲幅的呼聲較高,但另一方面,相關爭議也從未停止。

早在2015年底,龍旗科技申請創業板IPO,不過,在2018年1月上會時,龍旗科技被否。

被否的主要原因在於其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而淨利潤持續下滑,收入呈現出較強的季節性波動情況。同時,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主要客戶經營情況出現變化且可能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龍旗科技未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前述情況及影響,亦未作出特別風險提示。

2023年2月,龍旗科技轉戰滬市主板,並於2023年8月成功過會,前後僅耗時7個月,堪稱神速。從招股書和問詢的情況來看,該公司當初被否時存在的部分問題如今依舊存在。

比如,在盈利能力上,淨利潤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盈利水平。

從2022年龍旗科技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在財務指標方面的比較情況來看,其淨利潤率明顯偏低,僅爲1.9%,而華勤技術 聞泰科技、工業富聯、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等5家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爲3.11%。

在客戶集中度上,前次申報報告期內,龍旗科技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爲79.43%、85.80%、89.52%和93.67%;本次申報報告期內,龍旗科技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爲93.65%、89.40%和87.57%,雖然趨勢上略微下降,但依舊較高,其中,來自於小米及其關聯方的佔比接近一半。

另外,去年頗受爭議的“上市前突擊分紅,鉅額募資補流”的問題也在龍旗科技身上出現,2022年,龍旗科技現金分紅4.55億元,而在其18億擬募集資金中,有4億爲補充營運資金。

不過,從此次龍旗科技順利闖關可以看出,“突擊分紅、募資補流”的問題,只要緣由合理,並不會對擬上市公司帶來太多阻礙。

上市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邊際下行

爭議與期待共存,在股吧中,大多數投資者都樂觀預估,龍旗科技上市首日大漲是大概率事件。其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佔據“首位”且證券簡稱中的帶“龍”屬性,更重要的是,目前來看,IPO收緊態勢只增不減,上市新股越發成爲稀缺標的。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IPO收緊以來,上市新股破發數量就開始了斷崖式下降,與去年上半年形成了強烈反差,去年全年僅有52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數量較2022年少了57%。

2022年是新股破發最爲洶涌的一年,當年,有122只新股破發,破發率達到28.5%,相當於平均每個月就有10只新股破發。尤其是2022年的12月,高達33只新股破發,達到了歷史之最。

2023年1-2月,A股連續兩個月“0破發”,3月份有9只新股破發,單月破發新股數量在6月份達到當年的頂峰,有11只新股破發。

總體來看,去年上半年有36只新股破發,破發率爲20.8%,破發面積較2022年上半年有所收窄,2022年上半年有41只新股破發,破發率達到24%。

去年下半年以來,IPO日漸收緊,上市新股的稀缺性越發明顯,破發率直線下降。

Wind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僅有16只新股破發,同比2022年下半年銳減了80%。其中,7月份有7只破發,環比6月少了4只;8月僅有2只破發;9月有3只破發;10月有4只破發。2023年11月-2024年1月,更是連續3個月“0破發”。

不僅如此,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明顯好於去年上半年。

Wind數據顯示:去年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最高10只股票,清一色爲下半年上市,比如,去年8月9日上市的盟固利首日漲幅超過17倍,是去年首日表現最好的新股;10月27日於北交所上市的阿爲特首日漲幅超過10倍;11月3日上市的百通能源首日漲幅超過7倍。

而去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中,漲幅最好的巨能股份、中電港等,首日漲幅也僅2倍多。

平均來看,去年下半年上市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爲102%,而上半年僅爲38%,2022年全年的平均數僅爲30%,兩相對比可以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者的打新收益不僅更加確定,而且更高,收穫了“穩穩的幸福”。

但需要注意的是,受二級市場影響,今年前2個月,上市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邊際有所下行。截至到最新,年內19只新股平均漲幅爲79.7%,較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大幅收縮。漲幅最高的諾瓦星雲,上市首日漲幅爲202.6%,是年內唯一一隻首日超過200%漲幅的新股。

對此,券商研報認爲,前期的新股打新熱情出現顯著的結構性降溫。華金證券分析師李蕙認爲,如果節前市場風險偏好的好轉趨勢能夠在節後得以延續,則新股板塊或將迎來逐漸修復。

值班編輯: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