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鄉村兒童更幸福的四個途徑

“六一”國際兒童節,祝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視頻:2021年4月的讀書月和5月的科技周,一些小朋友跟隨家人到位於北京市的王府井書店和中國科學技術館讀書學習、進行科技體驗。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黨和國家一直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才。5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強化經費保障等加強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的措施。

資料圖:2020年5月4日,小朋友在家人陪同下,參觀位於四川省石棉縣安順村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資料圖:2019年10月17日,爲期4天的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在河北省石家莊欒城機場開幕,中小學生觀看飛行表演並進行飛行體驗。新華網發(劉廣生攝)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本着“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和方針,國家對農村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尤爲關注,因地施策,出臺和實行了一系列的幫扶政策,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資料圖:2020年4月18日,一位小朋友在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2021年5月31日,北京市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小朋友在家人陪同下學習消防標識。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我國鄉村兒童的人數衆多,鄉村兒童相較於城裡的同齡孩子,有其特定的現實環境。全社會對鄉村兒童一直給予關愛、幫助和支持。尤其重點關注0-3歲年齡段兒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啓蒙,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羣體的營養狀況、身體發育、心理健康和心智成熟,目的就是爲了讓鄉村的孩子更加幸福,而不會因爲過度自由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資源的相對缺乏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資料圖:2019年2月2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一年一度草莓採摘節開幕,小學生在採摘草莓的同時進行鄉村文化體驗。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資料圖:2020年5月2日,小朋友在家人陪同下,參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清涼山景區的延安新聞紀念館。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我國廣大農村青少年和城裡的同齡人一樣,享受着九年制義務教育,享有依靠自身努力上大學、學本事、報效國家、創造前程的機會。要讓鄉村兒童更加幸福,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做好如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用足政策。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緊密銜接,這必將爲鄉村基礎教育配套設施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和實質性支持,無疑爲鄉村兒童的教育、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應結合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創造返鄉創業就業大環境,吸引外出打工的家長們迴歸到家鄉和孩子身邊,從根本上解決鄉村兒童的家庭關愛、教育和監管問題。

資料圖:2017年10月27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幼兒園,小朋友們在做互動遊戲。新華網發(李明發 攝)

2021年4月29日,小朋友在奧林匹克中心輪滑廣場練習滑旱冰。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第二是補齊短板。結合文化振興和人才振興,在資源配置、重點部署和進程把控上,充分考慮鄉村兒童的現狀和迫切需求,安排教育資源下沉,有針對性地補齊教師、教設等資源短板,切實提升鄉村學前教育(包括03教育)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質量,貫通兒童全年齡段高質量教育,把對鄉村兒童成長的關愛和支持落到實處。

第三要強化培訓。結合組織振興,鼓勵和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把培訓下沉到鄉村,爲鄉村的家長尤其是擔負“隔代教育”責任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們提供有效實用的現代科學育兒知識,以及關於兒童營養管理、心智培養等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和技能,爲鄉村兒童身心和智力開發提供保障。

資料圖:2017年10月12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客絲絃”進校園。新華網發(李明發 攝)

2021年3月24日,小朋友在河北省石家莊動物園遊玩期間投放垃圾。新華網發(劉廣生 攝)

最後,要持續開展公益扶智。爲鄉村兒童輸送更多的早期教育師資、早教讀物及教材教具,提供安全健康營養輔(飲)食方案及食品,爲鄉村兒童和城市兒童的互動互助創造更多的機會。

總之,兒童教育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統一行動,盡力幫助鄉村孩子從小樹立自信,健全心智,健康成長。爲未來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打好基礎。

作者:熊定國

配音:鄭琬

終審:劉君

一讀:周雪晴

校對:曹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