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摒棄簡單“我問你答”,AIGC應用本質在於拓寬思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號角。人工智能技術等多模態內容,正在重塑主流媒體影響力。媒體+AI,還能碰撞哪些新可能?12月20日,由南都、N視頻與騰訊混元大模型、廣東高校新媒體聯盟、廣州市大灣區智能科技人才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大灣區AIGC賦能計劃發佈暨N視頻2024創作者大會”將啓。
在當天活動現場,將啓動大灣區AIGC賦能計劃(南都、N視頻×騰訊混元AI×廣東高校新媒體聯盟×廣州市大灣區智能科技人才聯合會),發佈媒體AIGC應用指南,推出南都自研AI平臺,併爲N視頻2024優秀創作者頒獎。
ChatGPT等AIGC應用熱潮,如何驅動主流媒體開啓新變革?
“將AIGC融合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主流媒體需明確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讓新技術更高效地促進有價值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最終迴應社會治理問題。”近日,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濤教授在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專訪時,從“社會治理”及“新聞生產”兩個維度,探討在AIGC熱潮驅動下,主流媒體推進系統性變革之道。
應用或自研AIGC,關鍵要回應社會治理問題
劉濤認爲,主流媒體融合AIGC發展,需以“問題驅動”爲導向,明確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
“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用AIGC創新推動社會治理,激活要素資源,發揮要素資源價值,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在他看來,AIGC大模型的特性是,從海量要素資源體系中,進行有效整理與生成的一體化管理,主流媒體作爲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應用或自研AIGC大模型時,關鍵要結合AIGC特性,迴應社會治理問題。
“場景化的大模型,也能強化傳播的效果。”他建議,主流媒體能基於具體的、垂直領域新聞報道場景,讓AIGC應用並服務社會治理,並探索出更細化場景,比如基於金融、醫療、科技、軍事等垂直領域新聞報道場景,進而研發特定的大模型。“未來的大模型一定是場景化的。”
12月20日,大灣區 AIGC 賦能計劃發佈暨N視頻2024創作者大會正式舉辦,屆時將發佈南都自研AI平臺。劉濤表示,“自研平臺創新表達形式,基於新技術做出更有力度、有溫度、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讓新聞能夠迴應社會治理問題。”
摒棄“我問你答”,AIGC應用重在拓寬思路
劉濤坦言,主流媒體在AIGC浪潮中推進系統性變革,就要“大刀闊斧”地將AIGC真正融合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從內容創作到傳播的系統性升級,構建形成資源要素集約、結構架構合理、協同一體高效的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
“迫在眉睫的是,如何用新技術,更高效地促進有價值的新聞生產傳播。”他建議,摒棄簡單地“我問你答”,AIGC應用本質在於拓寬思路,生產傳播有價值的新聞。
在他看來,目前主流媒體融合AIGC,主要體現在新聞生產層面的“人機協同”,通過AIGC文生視頻、文生圖等功能,在資料蒐集、選題策劃、包裝製作等新聞生產工作過程中,簡單地進行“我問你答”,即在AIGC工具的對話框,提問“我需要生成一張怎麼樣的圖”,AIGC快速生成圖片後,直接用於新聞報道。
“而這僅是主流媒體與AIGC局部融合,並非系統性融合。”他進一步解釋說到,主流媒體與AIGC系統性融合,是充分發揮AIGC的鏈接作用,能打開新視野、發現新維度、拓寬新思路,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生產和傳播有價值的新聞。
他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不同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舉例:在確定選題環節,通過不斷對話AIGC,深挖和梳理粵港澳不同領域規則差異性、典型案例等相關資料,確定新的選題方向;在包裝製作環節,若需將數據可視化,則通過不斷調整對話細節,選取有隱喻的、有現實意義的、有象徵性價值的畫面……基於AIGC豐富的語料庫與大數據,在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中,一環扣一環促進思考,進而做出密切關聯社會現實意義與價值的新聞報道。
採寫:南都記者 李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