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韌:證僞預料纔是新聞,證真多是宣傳,新聞就要“出人意料”

文字整理︱曾憲勇出品機構︱阿桶觀察 勇礪商業評論

編者按:在勇礪商業評論近日在京舉辦的京城媒體秋季自駕遊活動暨行業“破局”新聞沙龍上,DoNews創始人、《知識英雄》作者、天使投資人劉韌向現場三十多位行業朋友做了精彩分享。

在經過劉韌老師本人同意後,現選取現場分享的部分內容進行梳理和改寫,文章仍沿用第一人稱口吻,以饗讀者朋友。

01

“出人意料”是評判好新聞的重要標準

我從1991年當記者至今,這二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究竟怎樣的新聞才能上頭條,也就是新聞的價值究竟應該如何評定?

對於這樣的問題,教科書上都是有現成答案的,但是我認爲那種“答案”可能不太適合指導我們日常的媒體工作。後來,我想到了一個最簡單的原則——出乎我意料的新聞,我會放在頭條。如果這個新聞是我能猜到的,我就不會把它放在很顯著的位置。

閱讀新聞的人們其實是希望獲取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如果讀者能夠猜到一條新聞的發生,那他或許便不用再看這條新聞。

因此,“出人意料”應該是評判新聞好壞最重要的一個標準。

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知識英雄》,很多人認爲這本書表述的是一種寫作技巧,其實不是。

《知識英雄》這本書之所以在當年比較受歡迎,其實真正的原因我在27歲寫這本書的時候就知道了。

每次採訪前,我首先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我篤信“成功的企業家其實都是普通人”。而在當時,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牛逼的人、厲害的人、與別人不一樣的人,這其實是幾乎所有人普遍的想法。

正因爲我要出乎讀者的意料,我要寫出成功的企業家是一個普通人這一“假設”,所以,我在採訪的時候,會有意把最核心的問題集中在這位企業家最普通的地方。比如,當一位知名的企業家遇到困難和風險的時候,他可能極力隱藏着的懦弱和恐懼,反而成爲我採訪的重點。

其實大家都是很普通的人,我就是用這一點來提高自己作品的新聞價值。

好新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我認爲是“出人意料”,就是說你要安排一個反常的假設,與人們通常認爲的觀點相反,然後卻又能完美地成立,這就會讓你的作品產生巨大的新聞價值。

人們更願意看到的是他們從沒看過的內容,這也是讓我當年寫出的《知識英雄》這本書與其他同行的人物報道取得差異化的原因。

我採訪柳傳志應該至少有一二十次。他爲什麼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呢?我認爲,並不是因爲他特別喜歡我或者其他更多類似的原因,而是因爲我採訪他的內容是他想不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我提前設置的提問問題,他或許永遠都說不出來那些珍貴的回覆內容。

那麼,我爲什麼能提出別人提不出來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爲我和他們的假設不一樣。

你一定要先有一個不一樣的假設,你才能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才能產生更高的新聞價值,這是我一貫的想法。

所以,人和人之間真正的區別其實是信仰的區別,也就是“你相信什麼”。如果你相信有些人天生就會比別人偉大,那麼你永遠不會產生寶貴的假設,提出與衆不同的問題。但實際上,大家都是普通人。

不同的人可以從同一條新聞中看出不一樣的內容。

我認爲,所有能讓我打破此前假設的新聞,纔是“最好的新聞”。如果一家媒體的新聞總能打破我的假設,那麼它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媒體。

02

什麼纔是“最大的謊言”?

如果當我不能說真話的時候,那就什麼都別說了。

其實恰恰當你把真的假的混在一起的時候,你正在說一個“最大的謊言”。

我告訴你,我的人生被人騙過,其實我受過最大的騙是對方在十句真話中夾雜了一句謊言,其實這時候你是最容易上當的。

如果一個人滿嘴跑火車,你會馬上知道他是一個騙子,很容易就可以識別他。但是,當有人在十句真話裡面夾雜一句謊言,這纔是最大的謊言,而且我認爲這是最不道德的。

03

宣傳,並非新聞

先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所謂的“宣傳”就是我不停地舉出例子,來證明自己已知的觀點。

學生們的議論文總是先設立一個論點,然後用幾個例子來證明這個論點是正確的,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學習宣傳”的方式。

媒體人寫評論文章其實也是先提出一個論點,然後找幾個事實來證明它,其實這都是一些“小作文”,並不是新聞。這是宣傳,這是典型的宣傳。

西方的媒體公開認爲所有的評論文章和新聞評論只是一種“觀點”,或者只是一些“情緒”,並不是“事實”。

消息是事實,消息不能和評論混在一起的。一個人不能用事實去證明他的觀點,因爲這是不道德的。

如果有人在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實際上正在宣傳。

04

新聞遠比歷史重要得多

前不久,我所崇拜的一個人終於被放出來了。

這個人很了不起,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世界,他讓我們知道了非常多的秘密,但也爲此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他就是“維基揭秘”的創立人阿桑奇。

阿桑奇提出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新聞與科學的關係。

新聞不僅僅讓我們瞭解一些新鮮的東西。有些人說新聞只是“歷史的草稿”,其實新聞遠比歷史重要得多。

我們可以從新聞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增加我們思考問題的能力。

比如,炒股票的人們如果通過仔細閱讀一些新聞,可以讓他們的投資更爲理性,賺到更多的錢。反之,如果他們不慎被那些自己閱讀到的假新聞騙了,其實就會損失很多的金錢。

如何將新聞變成一種科學,其實我們是有這種需要的。

05

新聞是一種科學

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寫過一本書叫《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這本書提出,“科學”是通過觀察產生一個假設,然後順着假設去進行演繹和推理,繼而產生可觀測、可測量的結論。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們通過測量發現這個假設不對,就開始對這個假設進行修改,此後反覆修改以往假設的過程就叫“科學”。

這樣看來,可以被發現存在錯誤並進行修改的東西纔是“科學”,也正因爲可以不斷修改,科學才能不斷進步。

新聞碰巧也是一種可以不斷加以修改的藝術。

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假設,新聞則可以不斷地告訴我們,“你這個假設又錯了”。這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得以進入到科學的下一個循環。如果新聞能夠幫助我們產生很多思考,而不是硬塞給我們一些所謂的“新知識”,那麼它對我們的幫助就實在太大了。

我覺得,一個人要是能夠不斷地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他反倒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爲他可以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維和行爲。但如果一個人總覺得這輩子他從來就沒有錯過,那他或許很悲慘,因爲可能已經錯得很遠了。(文字整理/曾憲勇)

“阿桶觀察”及“勇礪商業評論” 目前已同步入駐微信公衆號、雪球、36氪、鈦媒體、新浪博客、博客中國、UC大魚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鳳凰號、企鵝號、百家號、搜狐號、本站號、砍柴網、新浪看點、商業新知、藍鯨TMT、新浪微博等40多個平臺。

內容合作 請加微信ID:zeng_xia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