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被“善良”誤讀的前半生
♪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了。
林依晨的下半場,好像纔開始。
時隔數年,42歲的林依晨重回大衆視線。
那個不夠善良的“簡慶芬”,是她這些年的機遇和答卷。
劇中的簡慶芬,爲人妻母,照顧家庭,做着一份沒有多少熱情投入其中的工作,侍奉着一個手握鑰匙隨時推門而入的婆婆,還要面對一個食之無味只會“謝謝”的老公。
婚姻生活形如枕邊人,沒有瑕疵,也沒多少溫度。
看似沒有大的漏洞,又好像到處都可以讓心漏掉半拍。
人到中年,在妻子、母親,女兒、兒媳和地球好人的角色裡疲憊不堪。要靠一個“假想敵”,維持內心秩序。
雖然是搶走別人男友的“第三者”,卻讓人無法認真地痛恨起來。
大概因爲簡慶芬身上有我們熟悉的被迫無奈與求而不得,也有演員本身的強大濾鏡。
那個在陽臺上落寞地抽完一根菸的女人,二十年前,叫作袁湘琴。
劇外的林依晨,在過去十年裡,完成了人生的諸多蛻變。
嫁爲人妻,舊友變老公,淡出熒幕陪伴公婆;
成爲母親,從緊繃的狀態鬆綁,愛情和家庭都要放在事業前頭。
消失的日子裡,不乏外界對她婚後生活的種種揣測。憑藉一些“蛛絲馬跡”,懷疑她活得不夠快樂。
● 說她與老公分居生活,男方在美國工作,而且婚內出軌;
● 說她與公婆吃住在一起,每天早晨四點鐘起牀準備早餐;
● 說她積極努力備孕,爲生兒育女不遺餘力,甚至生吃青蛙;
● 說她因嫁入豪門退圈,婚後甘願卑躬屈膝。
爲此,林依晨下場做過澄清。
“我不卑微,他也不渣。”
家中婆婆做飯,她偶爾幫忙。
孃家婆家都是自己的家,想住哪住哪。
“青蛙下蛋”是她愛了很久的小吃,不會生吃青蛙。
自己嫁入的不是豪門,而是好門。
發聲只因自己是唯一對外發言的管道,不發一語,會讓家人承受不白之冤。
劉若英還親自下場留言,表達共情。
《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兩個女人通過社交平臺腦補對方的生活,誤把碎片拼湊成自己沒有選擇的另一版幸福人生。
不曾想,冰山一角都是誤讀,和自我的投射。
你以爲1800萬是對方的銀行存款,現實是對方距離安心退休還差1800萬。
換個視角,有些媒體揣測,又何嘗不會是“林依晨被誤讀的人生”呢?
外界看到的是婚後鮮少同框的夫妻日常,而導演徐譽庭接受採訪時有提到,林依晨與老公的相處狀態,讓她很觸動。
“那是一種很真實的幸福,讓我感動好久。”
20歲的袁湘琴,30歲的程又青,40歲的簡慶芬。
三個於林依晨而言重要的角色,恰好貫穿了她人生的不同階段,也陪伴了很多人的20,30,40。
在《不夠善良的我們》裡,簡慶芬浪漫而內耗,敏感又“十分善良”。
戲外的林依晨精準指出,這個角色“對自己不善良”,因爲犧牲了太多自我感受。
林依晨的前半生,一直冷靜,講邏輯,對自己狠,她用定位告訴各位,“甜妹”做保護自己的面具就好。
如果“善良”是符合社會對“甜妹”預期,那麼,真實人生,可以追求“不必善良”。
《惡作劇之吻》中,袁湘琴是可愛的“笨女孩”,她喜歡的人是A班學霸,她是F班學渣,心裡眼裡只有江直樹。
這成了她的濾鏡,也符合她“甜妹”的外形。
現實中的林依晨,卻恰恰相反,不僅不是學渣,還兼顧着學業與事業。
愛情對她很重要,但不會在感情裡委屈自己,也不會在婚姻裡隱藏自己的需要。
因爲今天的“大富大貴”,背後有她扛過曾經的“大災大難”。
小時候父母離異,母親兼職打工,一個人帶大她和弟弟,經濟壓力大,日子很辛苦。
後來她才知道母親靠以卡養卡的方式維繫生活,負債三百多萬(臺幣)。
高中時母親中風,林依晨撐起家庭重擔,爲賺錢去參加比賽,結果拿到美少女比賽第一名。
爲弟弟買一臺電腦的願望,誤打誤撞成就了她的演藝人生。
林依晨學習很好,大學考入臺灣政治大學韓文系,一邊唸書,一邊參與拍攝廣告,從《18歲的約定》開始,正式出道。
她白天上課,晚上拍戲,一度高強度負荷,甚至曾六天六夜連軸轉,23歲就立過遺囑。
外表“甜心公主”的林依晨,現實裡是真“拼命三娘”。
昔日老師都說,鑑於實際困難,她其實可以請假,翹課去拍戲,讓自己過得輕鬆一點。
但林依晨從來都沒有。
(拍戲時劇本認真標註得密密麻麻)
作爲演員,林依晨有自己的“野心”。
《惡作劇之吻》火遍大江南北,讓林依晨成爲唯一一個通過演偶像劇,獲得金鐘獎的最佳女主角。
甜美的外形,討喜的天真,在偶像劇大行其道的年代,她可以拿着視後的榮譽和觀衆零差評的美譽,在這條賽道輕鬆走更遠。
就像王心凌,再歸來,還可以靠“甜心教主”乘風破浪,再戰一程。
但林依晨要轉型。
她用10年成爲了《我可能不會愛你》中幹練獨立的熟女程又青。
再花十年成爲現在《不夠善良的我們》中人性複雜的簡慶芬。
這是林依晨對事業的高緯判斷和認知。
外界看到的是結婚後的林依晨退居家庭,無心工作。
其實熒幕上不見她的日子裡,她都在做喜歡的事。
成爲妻子、母親、兒媳,解鎖人生新角色一定有消耗,但同時也是“養分”,在反哺着一個演員的生命力。
就像有了女兒後,林依晨說:“成爲媽媽是一個身心靈完全碎裂解體,又再重組,進而升級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林依晨清楚自己的方向,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深入專業,拓展邊界。
而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是真的。
讓林依晨再次獲得金鐘獎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以及《不夠善良的我們》,合作的編輯、導演都是徐譽庭。
打動徐譽庭的,是衆人看不見的點滴。
她說,這些年她常在不少表演工作坊的報名表裡看到林依晨的名字。
“好像只要她有空,就在馬不停蹄地學習。”
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剪接,跑到新加坡上過法國劇場大師開的面具和小丑課程。
據《南風窗》採訪報道,近幾年,林依晨上過知名的表演流派“邁斯納課程”,也嘗試過林克雷特的聲音訓練系統,還向研究莎劇的瑞典老師取經。(來自《南風窗》)
林依晨曾有兩年時間和言承旭一起上過一個表演課。
其間言承旭表現不佳,差點放棄,林依晨還給他發了一條很長的短信,鼓勵他堅持下去。
與胡歌合作《射鵰英雄傳》,兩句話激勵了胡歌。
“演戲是探索人性的過程,我是用生命在演戲。”
徐譽庭印象裡的林依晨,就是這樣,始終對自己嚴格。
這也是爲什麼,看似離開熒幕很久的林依晨,每次出現,總能拿到好角色,並藉此拓展出一片新局面。
42歲的她,在《不夠善良的我們》之後,還有幾部作品待播。
包括跟言承旭合作演繹中年婚姻,談論“性”的話題,並且還在嘗試解鎖新的角色,做一名製作人。
林依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表態,想當一個有趣有故事的老演員。
“如果到了八十幾歲還有適合的角色,有好劇本找我演,我還是會演,看我能不能成爲第一個超過百歲還在演戲的女主。”
林依晨的生活不是充滿粉紅泡泡的甜蜜偶像劇。
在三十歲以前揹負着原生家庭的重擔,在三十歲以後面對着不夠完滿的局面,不論是兩地分居的婚姻生活,抑或想成爲母親的生育壓力。
林依晨心中的“女性獨立”是對價值觀的容納。
“不婚或不育是選擇,想組成自己的家庭、孕育下一代也是選擇,重點是自己做的決定,而非屈從於他人的要求、社會的普遍趨勢。”
她清楚自己受母親影響,看重家庭;也清楚自己不會放棄事業,退讓自我。
她會跟隨本能,在巔峰走進婚姻,專注生育;也會在母親勸她修身養性淡出娛樂圈時,保留個人意見,專心默默深耕。
她享受和女兒一起賴牀的晨光,也不會爲自己對世界的探索按下暫停。
她當然也知道,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拿滿分。
放下“完美”,接納取捨,85分的人生就已經很好。
林依晨臉上的膠原蛋白溜走了。
但時間反饋給她的東西分明更多。
《不夠善良的我們》,這種“善良”造成的內耗,是 只活在單一維度的價值選項,或對既要又要的糾纏懷疑中。
林依晨現實的人生,基本是它的反面。
最後用林依晨的一段話結尾吧。
我很喜歡,她的踐行。
“秩序不等於規訓,一個不想打破秩序的人,也可以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自由。”
願我們,都有這樣的自由。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爲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註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