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為清大畢典致詞/君子不器 理工人文兼具

林青霞當年因爲工作太忙碌而無法念大學,坦言「心中有遺憾」。圖/清華大學提供

獲香港大學頒發社會學榮譽博士學位的金馬影后林青霞女士,日前接受新竹清華大學高爲元校長邀請,出席畢業典禮爲畢業生致詞。雖然臺下年輕學子與林青霞有世代差距,畢業生大抵沒看過她的電影作品,僅從父母口耳相傳得知林青霞曾是一代電影巨星,然而林青霞妙語如珠自我解嘲,提到自己在大學聯考落榜,卻意外被星探挖掘踏入影壇,結果電影一部部拍下去;坦言沒念大學是「心中的遺憾」,獲得共鳴和掌聲。

電子媒體採訪清大畢業生的看法,部分學生表達確實與林青霞有世代差距,因此較沒有時代連結的感覺,建議學校應找當代火紅的企業代表人物,如輝達黃仁勳、超微執行長的蘇姿豐等,對理工起家的清大畢業生未來就業較具實質啓發和幫助。

清大受訪畢業生的想法,自然有年輕人面對就業的見解,然而對現今理工、醫學和人文、音樂、藝術兼具的清大而言,相較於以往主要邀請代表性的企業成功人士,這次邀請也是作家的林青霞分享遇到的挑戰與挫折,啓發畢業生不同思維,格外具有「君子不器」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育意義。一如知名歌手泰勒絲,之前也受邀至美國紐約大學爲畢業生致詞,提供學子最真摯的人生感悟。

誠如清大高校長對媒體深中肯綮的說明,不只有企業界嘉賓,在演藝事業和人生過程中經歷挫折、克服挫折的經驗,非常適合與畢業生分享,提供年輕人深度思考,只要是對學生有所助益的都是受邀對象。

清大是優質大學,「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說明清大獨特的創校精神,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貫串。「地冷石階秋菊小,一叢開得兩三花」,是清大首推繁星計劃的創立精神;「明星在高樹,滿田螢火飛」是清大培育多元人才的教育目標。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說君子不要只像一種器具僅限單一功用,而是器局大且能通瞻全局的人才。職是之故,清大畢業生謹記清大的培育,應更能體悟「君子不器」的內涵和真諦,不侷限自己的用處和發展,理工人文兼具,尊重各行各業,將是國家之幸,民衆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