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超:Fed降息在路上 不會每次開會就降

美國聯準會(Fed)。 路透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今天表示,美國存在經濟硬着陸風險,提升聯準會降息動機,不過降息路上會有「休息站」,意即不會每次開會就降息,但仍估計全年降息約4碼,而臺灣則有電價調漲等通膨隱憂,央行恐降息不易。

勤業衆信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邀請林啓超專題演講「2024全球經濟與市場展望」。

全球關注美國何時降息,林啓超表示,美國實質利率目前約在2.5%,仍處在相對高點,恐有經濟硬着陸的風險,提升美聯準會(Fed)降息的動機,也就是說,美國今年降息「正在路上」,但路徑會與過去很不同。

他解釋,美國今年的降息路會很短,且過程會有很多「休息站」,也就是說,未來聯準會不會每次開會就降息。

林啓超認爲聯準會降息動作採取邊走邊看節奏,主要有3個原因,第1是勞動市場供需不對稱,目前美國勞動需求遠大於供給;若要到通膨2%水準,預期失業人數相比現況會多100萬至150萬人,然而勞動需求暢旺讓薪資成長率維持一定水準。

第2,全球供應鏈的重塑。蘋果iPhone手機原本都在中國生產,近年部分轉移到印度與越南,林啓超點出,雖然企業的國際供應鏈重塑佈局有助營運,但相對使成本增加。

第3,綠色通膨。林啓超表示,使用再生能源價格比傳統石化能源貴,而企業又面臨碳費、碳稅徵收,供給面的通膨,是全球過去從未有的,綜上3項原因都讓降息的路充滿挑戰。

至於臺灣景氣部分,林啓超以消費性電子產業爲例,舉出臺灣5家筆電廠商2023年月均出貨量約1000萬臺,相較於過去正常月均出貨量1500萬至1600萬臺,今年預計會從低迷氛圍中好轉向上。

近期臺灣有電價調整與物價上漲的隱憂,林啓超表示,現況央行不容易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若央行不降息,相對要思考新臺幣未來是否有面臨升值的壓力。

而帶動臺股成長的人工智慧領域,林啓超指出,AI現可解釋複雜的圖像問題、突破奇異點。他預測,人工智慧是未來5年、10年成長領域最快的項目,而臺灣出口有40%是半導體,AI的成長會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

展望今年全球經濟情勢,林啓超分爲內部與外部因素,內部是經濟數據、就業市場的觀察,外部則是地緣政治風險,像是紅海危機造成的運價大漲等,他形容今年會是看盡沿途的亂世繁華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