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海鮮遭蟹殼魚鰭刺傷 感染海洋弧菌險喪命

婦人處理鯛魚時,手指遭魚鰭刺傷,就醫診斷爲海洋弧菌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婦人右手指頭遭魚鰭刺傷,住院清創、筋膜切開手術並搭配高壓氧治療後,保住右手。(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縣老翁整理餵養鴨只的海鮮飼料時,左手不慎被甲殼類刺傷腫脹,造成左手臂組織壞死,最後截肢保命;另1名婦人清洗鯛魚時,右手指被魚鰭刺傷,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經治療保住右手。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高危險族羣避免生食海鮮,料理時要留意,若懷疑遭感染應儘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南投醫院指出,海洋弧菌學名爲「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民衆吃進含有創傷弧菌且未煮熟的海鮮,或被海中生物刺傷,還是在海邊被礁石或尖銳物割傷,或身上的傷口接觸到海水等,都有機會感染創傷弧菌,慢性肝病、癌症、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不佳的族羣,是被感染的高危險族羣,最近收治兩起海洋弧菌感染之案例。

老翁整理餵養鴨只的海鮮飼料時,左手不慎被甲殼類刺傷腫脹,最後截肢保命。(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80歲張姓老翁整理餵養鴨子的海鮮飼料時,左手不慎被甲殼類刺傷,於診所擦藥返家後未改善,轉往衛福部南投醫院,他到院時左手臂組織壞死,甚至蔓延至左後背,最後只能截肢保命。

另60歲王姓婦人在家處理鯛魚時,右手指頭不慎遭魚鰭刺傷,傷口小不以爲意,當晚痛到無法入睡,隔天就醫診斷爲海洋弧菌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她住院清創、筋膜切開手術並搭配高壓氧治療後,保住了右手,已出院返家。

南投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𬀩指出,海洋弧菌引發的感染進程迅速,患部可能腫脹變色、發熱及疼痛,症狀快速擴散蔓延,並且出現潰瘍、水泡,患者若沒立刻就醫,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與敗血症或菌血症,有截肢風險且死亡率高。

呂明𬀩提醒,秋冬是大啖海鮮的季節,不過民衆接觸海洋生物時要特別留意,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不佳的高危險族羣,應避免生食海鮮,料理時最好戴手套,避免遭刺傷,萬一遭刺傷有遭感染風險應儘速就醫,把握治療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