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5年 北市國與呂思清再續琴緣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冠軍呂思清。(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1959年,二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何佔豪與陳鋼創作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以越劇裡的部份曲調爲素材寫成的一首單樂章標題協奏曲,問世65年依然歷久不墜,被譽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之一。臺北市立國樂團首席指揮張宇安率領北市國與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冠軍呂思清再度合作,演出這首家喻戶曉,情感深邃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

「東方帕格尼尼」 呂思清再度訪臺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從問世以來,已經成爲華人世界最具知名度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經典錄音不斷,這次邀請有「東方帕格尼尼」之稱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呂思清合作,他的《梁祝》詮釋深具中國韻味,配合精巧的西方琴藝,宛似彩蝶,委婉抒情,絲絲入扣,連《梁祝》原作曲家陳鋼、何佔豪都曾熱淚盈眶。

臺北市立國樂團首席指揮張宇安。(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作曲家餘忠元、李博樂作 臺灣首演

同場音樂會曲目還包括臺灣作曲家餘忠元的《走馬,飛馬》南管主題狂想曲以及大陸旅美作曲家李博的《悟空七章》嗩吶協奏曲。餘忠元的《走馬,飛馬》南管主題狂想曲以臺灣南管四大名譜中《走馬》的曲調,擷取其旋律、腔韻與織體特徵發展成一首單樂章狂想曲,音樂性格上繽紛熱鬧。李博的《悟空七章》嗩吶協奏曲以〈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個樂章來刻劃齊天大聖孫悟空。李博期待通過音樂的無窮變化,表現當今社會下自我的多重角色和多重關係;本次爲臺灣首演,嗩吶獨奏由北市國嗩吶聲部首席林子由擔綱。

臺北市立國樂團嗩吶聲部首席林子由。(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北市國首席指揮張宇安表示,北市國成軍至今,正逐漸走出一條不同於中國大陸發展的國樂交響化之路,除了新詮釋傳統作品外,也持續透過委託創作與展演,細細描繪屬於臺灣國樂的獨特面貌。這場音樂會既有明星獨奏家風采,更有新銳作曲家對於國樂與文化的融合與反思,歡迎樂迷於6月1日(六)晚間7時30分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與北市國一起感受國樂多變的音樂語彙。

臺北市立國樂團「再續琴緣」音樂會於6月1日(六)晚間7時30分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歡迎樂迷一起感受國樂多變的音樂語彙。(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