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震災保命三原則」可能致命?結構技師公會前理事長提出警告

驚!「震災保命三原則」可能致命?結構技師公會前理事長提出警告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震災時保命三原則」不一定可以保命!曾擔任臺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的蔡榮根博士,沈重說出他的921救災經驗。

3月23日凌晨1點41分,東部發生撼動全臺的規模6.6強震,大部分人都在睡夢中被驚醒,很自然聯想到1999年發生在凌晨時分的921大地震。消防單位宣導的震災時「趴下、掩護、穩住」保命三原則,被熱心民衆做成各種示範圖解在臉書、Line等網路社羣到處傳播。

不過蔡榮根博士表示,他於921震災時擔任臺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率領結構技師會員協助政府勘災及救災,面對怵目驚心的房屋倒塌和人命傷亡,心想發生當日的大地震,萬一是白天的1點47分,人命傷亡可能十倍以上!因爲震災倒塌的大量校舍和店鋪式住宅,大部分的一樓都被壓成瓦礫堆,消失不見了!「依照上述保命三原則,一樓的師生或住戶恐難保命。」

蔡榮根博士說,「趴下、掩護、穩住」保命三原則沒錯,但適用於地震雖激烈搖晃但不倒塌的建築物,或身處較高樓層的住戶。臺灣早期興建的建築物普遍耐震能力不足,20年多來,雖然很多老舊校舍已經拆除重建或完成結構補強,但仍有部分校舍尚未重建或補強。另外很多老舊建物的一樓牆面被大量拆除做爲超商、賣場和餐廳等使用,成爲典型的軟腳蝦建築,根據國內外震災經驗,這類建築物將首當其衝地崩塌。

蔡榮根博士強調,當手機接到地震警報通知,或開始感覺房屋震動時,身處一樓的人們應有足夠的時間往屋外疏散避難;如果死守「趴下、掩護、穩住」保命三原則,很有可能「坐以待斃」;身處較高樓層的人們,則可以依照「趴下、掩護、穩住」保命三原則尋找適當的避難位置,不建議因急於離開建物而往下面樓層奔逃,因有可能來不及疏散卻反而「被困於」低樓層。

蔡榮根博士也在臉書分享照片指出,照片左爲921地震時,很多店鋪式住宅二樓變成一樓,一樓消失不見了,身處ㄧ樓的人若遵循震災保命三原則,恐難保命。照片右爲921地震時,很多倒塌校舍的一樓被壓成瓦礫堆,一樓師生若遵循保命三原則,恐怕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