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丨《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備受期待 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多民營企業參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過去的一年是民營經濟的“政策大年”,“兩個毫不動搖”成爲高層會議上提及民營經濟發展時最常強調的關鍵詞,被稱爲“新31條”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在7月份發佈,隨後的半年中,發改委設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多個部委出臺了涉及數十項針對性配套措施,尤其是在年底,金融部門也專門出臺了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措施。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也正式啓動,如何讓民營經濟在新的形勢和環境下煥發活力,無疑也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要議題。

《民營經濟促進法》呼聲漸起

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升,已經成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佔比達到93.3%,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實踐中民營經濟存在法治保障不到位的問題,近年來,針對民營經濟專門立法的呼聲越來越高。2月21日,司法部、國家發改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對立法的意見建議。會上,司法部部長賀榮強調,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啓動。

民建中央擬提交的《關於儘快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提案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應將《民營經濟促進法》作爲重大立法、應急立法列入2024年度立法計劃,並爭取在2024—2025年正式制定出臺。

近年來,中央出臺的保護民營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大多沒有實現法律化,已出臺的一些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等,在法律位階和效力上仍然較低,且缺乏系統性。

“民營經濟的投資信心、企業成長,不能單純依靠政策,融資難、融資慢、市場準入不平等、選擇性監管等問題,需要通過立法給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更多保障。”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對於《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內容,民建中央提案建議,一是從法律層面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以及民營經濟的定義、性質、範圍、地位、作用等進行明確。

二是對民營企業的經營範圍、市場準入、招投標、投融資等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爲民營企業提供與國企、外企同等的國民待遇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會,推進構建市場公平競爭機制。

三是對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公共服務、政企關係、統計監測、徵信建設、人才引進培養、職稱晉升等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

四是加強對民營企業內部腐敗的整頓治理,加大對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嚴格區分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涉刑事案件非法財產與合法財產,建立明晰的界限和有效的保護機制。

劉俊海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要圍繞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目前,民營企業的核心訴求都離不開“平等”與“公平”兩個關鍵詞,應確認民營企業的平等法律地位、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保障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的平等監管,監管者必須對各類企業平等一體監管,不能搞選擇性執法等。

鼓勵民企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核心在創新。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民營企業作爲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貢獻了全社會70%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上可以大有作爲。

工信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建設未來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快速發展,培育多元化的未來產業推進力量。

證監會近日在對去年兩會《關於支持中小型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助推企業科技創新的提案》的答覆中表示,證監會接下來將創造更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繼續發揮好資本市場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的作用,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生力軍作用的發揮。

不過,目前民營企業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尤其是法治環境還須改善,民營經濟實際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相對有限,國有資本對民營企業引導不夠。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應當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時,通過深入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讓民企有更多進入壟斷行業進行投資的機會。特別是一些規模大、產業鏈長的中央企業,可以通過專業化整合,帶動民企共同發展。

民建中央也在擬提交的《關於鼓勵和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提案中建議,應當積極爲民營企業投資、運營鬆綁,完善公平市場環境。比如,系統梳理和廢除限制民營企業准入的政策,清查整頓隱性壁壘,發佈相關政策通知,定期公示清理成果;探索拓寬民營企業准入領域,鼓勵各省建立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的長效機制;探索建立包括民營企業投資基金運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大投資項目市場化入股等多種方式並存的民資投資圖景,在重大項目、政府投資項目中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

着力改善營商環境和企業預期

我國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互爲主體。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小企業整體運行向好。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平均值爲89.2,指數累計上升1.1點,扭轉了過去兩年指數連續下降局面,進入2024年,1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再度上升達到89.2,環比上升0.2點,高於2023年同期,反映當前中小企業運行呈現出發展信心有所提振、市場預期逐步恢復。

不過,中小企業協會的分析文章指出,當前小微企業困難仍較突出,普遍面臨經營信心不足、需求偏弱、成本上升、增收不增利、應收賬款拖欠等問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知識產權保護便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項,對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爲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具有重要意義。

民建中央在擬提交的《關於加強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案中建議,儘快推動企業技術秘密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增加新技術、新業態的保護內容,細化技術秘密內涵邊界、審理程序、舉證規則等,加大對泄密行爲的處罰力度,明確具體罰款標準,進一步提升保護技術秘密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在2月27日舉辦的例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未來將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爲主線,強化知識產權普惠服務,在此基礎上篩選一批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建立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按需匹配知識產權、產業、金融等惠企政策,探索形成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有效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一半以上,但目前民間投資仍存在信心不足、增速低位運行等現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民間投資比上年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11月份分別收窄0.2和0.1個百分點。

中國銀河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擴大民間投資對於調動各方投資積極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預期增長,進而推進形成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至關重要。當前民間投資增速放緩,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拖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的非經濟因素也迫使民間投資外遷。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民間製造業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中高端產業投資動力旺盛。

民進中央擬提交的《關於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推進形成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提案建議,當前應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緩解融資難問題,加大對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清理拖欠賬款工作督促力度。同時,激活投資和消費熱度,提升市場活力,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範發展,支持民間資本在文化醫療養老等領域加大投入,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提振企業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