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溫州人賣化妝品,年入89億

2006年,一路高歌猛進的珀萊雅,營收增長率從接近翻番,掉到了30%。

CEO方玉友急得天天跑市場,然後還跑去敲開了著名營銷專家葉茂中的門。

葉茂中閉門數日,收了他600萬,給了他六個字。

經銷起家

一張財報,珀萊雅成爲了2023年的國產化妝品老大。

在已公佈2023全年業績的本土上市化妝品企業裡,上海家化的營收是65.98億元;華熙生物的預計營收是60.81億元;貝泰妮的前三季度營收是34.31億元。

而珀萊雅2023年的營收,是89.05億元。

這一成績,離不開方玉友的戰與功。

方玉友是珀萊雅董事長侯軍呈的內弟,兩人都是溫州人。1996年,正在做化妝品經銷的侯軍呈,把開修車鋪的方玉友拉入了行。

帶着湊來的75萬,方玉友一頭衝到了石家莊,成了丁家宜品牌的一個代理商。

但比起同行,他的錢還是太少了,當時流行在報紙打廣告促銷,一個整版5萬塊,一個星期登兩次,35萬一個月就沒了。

按方玉友的設想,廣告登出去,顧客就會盈門。但結果是,廣告快把錢打完了,到年底才賣了幾萬塊回來。

失敗,讓方玉友反思,然後想明白一個道理,當自己沒能力推一個品牌時,最好是站到往上衝的潮水裡,被推着往前走。

一個偶然機會,方玉友發現四川的“艾麗碧絲祛斑霜”就有成爲潮水的潛力,便興沖沖跑去談合作。

對方起初斷然拒絕:“做我們的品牌,代理費至少280萬。”言下之意,你一個快賠光的新手,不配。

但方玉友軟磨硬泡三個多月,終於打動了對方,以150萬把河北省總代理權給了他。

這一次,運氣站在了方玉友這邊。

1997年10月,艾麗碧絲一舉奪得央視黃金時段的化妝品廣告標王,做丁家宜虧掉的錢,方玉友在艾麗碧絲身上一把就賺了回來。

然後,他又發現了一個滿街打廣告的新品牌——小護士,馬上打電話過去:

“我要做河北總代理。”

三個月後,小護士經銷專員來河北考察,提前爲他們定好賓館的方玉友,一直等到凌晨三點,在地板上睡着了,把小護士的人嚇了一大跳,也給感動壞了。

拿到小護士,讓方玉友從個體戶變成了方總,他以此爲基礎成立的河北燎原日化,也很快成了省內數一數二的大經銷商,從過去求品牌給代理變成品牌登門來求代理。

此後,方玉友還主動走向高質量發展,以高出平均代理價5%的價格,以及同意一系列苛刻條件拿到羽西的代理權,進一步羽翼豐滿,到2003年,燎原日化的營收已超過億元大關。

自創品牌

世紀之交的化妝品行業,享受的是消費能力上升和大市場的紅利。挖掘一個好概念,砸一些廣告,花點力氣鋪貨,就能名噪一時,過幾年好日子。

但好日子,很快就變成了苦日子。

到2000年,已有3300家企業涌入其中,最高峰時,創造了一萬多個品牌,與此同時,外資品牌的高強度降維打擊,也開始了。

歐萊雅、寶潔、雅芳等憑藉強大的資金、技術實力、品牌效應和嫺熟的市場運作能力,很快成了市場的引領者和收割者。

衆多本土品牌則因產品單一、推廣有限、管理不善,被擠上了低端低價的獨木橋,甚至爲了生存不擇手段,“自砸招牌”。

比如方玉友就發現,有一陣子大家都覺得蘆薈概念好,“金蘆薈”“銀蘆薈”“美洲蘆薈”很快就紛紛招搖過市,直到把蘆薈做得臭了大街才罷手。

2003年,眼看曾代理過的國產品牌一個個倒下,方玉友感慨:

“中國化妝品行業一下子空了!”

但眼看行業如此危局的方玉友和姐夫侯軍呈,卻反倒從中看到新的機會:是不是可以結合自己多年專注行業的經驗,創立一個自己的品牌了。

多番思量後,他們給了自己肯定的答案,繼而在杭州創立了珀萊雅。

珀萊雅這個名字是兩人煞費苦心取下來的,按方玉友的回憶,他們把能想到的名字都寫在紙上,走路吃飯都在想,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最後選了很像歐萊雅和歐珀萊的“珀萊雅”,理由也很坦蕩:

“就是要借力歐萊雅和歐珀萊,讓公衆在似曾相識中,一下子就知道珀萊雅是幹什麼的。”

品牌名字想好之後,兩人還做了一個大決策,將產品定位於主打——美白。

理由也很簡單,對於中國人而言,白是最大的、最永恆的需求,永遠都會被消費者需要。

方玉友和侯軍呈,過去做的都是經銷生意,並不涉及策劃、研發、生產環節。爲了打造好第一款產品,方玉友幾次南下廣州,在中國最大的化妝品產業帶,到處拜訪機構、洽談合作,最終敲定了從生產配方、到包裝設計的全部要素。

好記的品牌名,討巧的市場定位,讓珀萊雅第一年就實現了4800萬元的銷售回款。首戰告捷之後,他們決定快速發揮所長,做大做強,核心是:快速擴張代理商,編織網絡鋪渠道。

2005年1月,珀萊雅召開了與代理商、零售商共襄盛舉的首屆“創富大會”,會議地點選在浙江人民大會堂,住宿選在五星級的黃龍飯店,還專門請來韓紅等一衆明星拉昇影響和士氣。

爲了辦好這場大會,方玉友一把掏出了500萬元,幾乎是2004年珀萊雅的全部淨利潤。但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來年參加創富大會的門檻,是每家專營店銷售回款10萬元。

以一千家店計算,回款就接近一億元。

當年,珀萊雅最終回款9800萬元,比上一年翻了一倍。

關鍵轉折

但這種增長沒能持續太久。

2006年,方玉友繼續猛攻渠道,經銷商們也力氣花盡,珀萊雅的營收增長卻從前一年的翻倍掉到了30%,

面對“敗局”,方玉友一邊把新的年度增長目標調低到25%,一邊反思。

反思的結果是:要把廣告打到央視去,要請國內頂級的策劃團隊給珀萊雅做品牌規劃,要讓珀萊雅成爲向上衝的潮水……

於是,有了對葉茂中的拜訪。

葉茂中團隊調查後認爲,在護膚品江湖中,補水概念還沒有像樣的大品牌,如果珀萊雅以“深層補水專家”的定位切入市場,會有大便宜可佔,於是建議珀萊雅主打這個方向。

方玉友對此深度贊同。閉關數日後,葉茂中最終給出了六個關鍵字:

補水、鎖水、活水。

方玉友則爲此花了600萬。多年後,他被問到,一個字一百萬到底值不值?他的回答是:

“貴是貴,但高投入換來的,是市場的高度認同。”

事實是最好的證明,新的策略出來後,珀萊雅的水系列產品果然賣瘋了,“海洋水動力”“清新晨水”“滋養晚水”等產品,上市三個月便狂攬1.5億元營收。

隨着市場起勢,方玉友的一連串營銷大動作,也開始登場。

中國美容博覽會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美容展會,方玉友帶着珀萊雅大手筆登場,讓會場內外到處都是“珀萊雅藍”,還直接喊出口號:“品牌制勝,贏在中國。”

博覽會結束不久,珀萊雅又請來剛剛出版了《美容大王》一書的女星大S徐熙媛,作爲公司產品代言人。三個月後,大S代言的珀萊雅廣告,便高調登陸央視。

在央視、浙江、湖南衛視等電視頻道,在《瑞麗》《時尚COSMO》等時尚媒體,在公交車、樓宇廣告牌等公開展位,都能看到珀萊雅的大幅廣告。

2008年到2012年,珀萊雅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營銷風暴,而且不僅捨得砸錢,也擅長把錢砸在刀刃上。

比如方玉友選的代言人,都既有流量,又有實際的產品拉動效應。男明星裡,是當紅小生宋仲基,女明星裡,是大S徐熙媛、唐嫣、高圓圓、馬伊琍、佟麗婭……

比如2010年,古裝劇《宮》大熱,方玉友瞅準機會,豪擲一個多億,拿到了播放冠名權。

這些營銷動作,推動着珀萊雅的業績一漲再漲。2017年登陸上交所之後,它更是開啓了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的穩健與強勢。

2020年1月16日,珀萊雅更以206.6億元的市值超越上海家化,讓曾任上海家化董事長的行業老前輩葛文耀,都專門發微博大爲感嘆。

而此時的珀萊雅,每年不僅賣得更多,也更會賣了。

電商新貴

2015年,屈臣氏的門店衝過了4000家;資生堂則從年底開始,重新裝修全體系門店。當國際大牌們拼盡全力鋪渠道、拼覆蓋時,珀萊雅卻在方玉友的推動下,悄悄地謀劃着大動作:

學電商,用電商。

在上市同年,珀萊雅甚至直接宣佈渠道轉型:放棄線下,主攻線上。

在行業內,珀萊雅是第一個通過抖音賣貨的企業,是最早和薇婭等知名主播合作帶貨的主流大品牌,方玉友甚至親自上陣,挑選主播。

2018年,珀萊雅推出了一款“黑海鹽泡泡麪膜”。上市的第一個月,僅僅賣出了375萬元,方玉友果斷拍板:交給主播。

結果,99位抖音主播,一個月就實現了7140萬元的銷售額,暴增近20倍。

除了依靠外部盟友,珀萊雅還先後投資了杭州萬言、熊客傳媒等專業MCN機構,強化自己對線上直播的掌控力。

重視之下,珀萊雅的線上銷售一浪高過一浪。

到2020年一季度,珀萊雅的線上銷售佔比已達到56%。天貓、淘寶、唯品會、京東、拼多多這些當時的主流電商平臺上,都成了它的主戰場。

2023年,珀萊雅的線上銷售比例更是提升到了92.03%,數字的背後是:

珀萊雅的抖音帶貨主播高達1943位;其中標註爲“美妝”標籤的專業主播有115位;標註爲“明星”的主播有9位,包括賈乃亮、曹穎、朱梓驍等。

至此,珀萊雅已幾乎從一家傳統化妝品企業,徹底升級爲一家純粹的電商化妝品企業。

從線下到線上,改變的是渠道和打法,不變的,則是珀萊雅對營銷一貫的重視與大投入。

自2020年來,珀萊雅的銷售費用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其中形象推廣費長期佔據銷售費用大頭,其比例從2020年的32.68%,一直上升到2022年的37.9%。

僅2022年一年,珀萊雅在形象推廣上的花費,就達到24.2億元。而從2018年到2023年三季度,珀萊雅的營銷費用花掉了106.55億元,同區間的研發費用則:

只有5.32億元。

有人據此認爲珀萊雅的研發不足,營銷太重,但這可能就是方玉友成功的地方。

事實上,整個化妝品行業,幾乎都存在營銷驅動的現象,只不過方玉友將營銷做得更徹底,而且也更知道如何去營銷。消費者幾乎也都有一個共識,化妝品之間的技術差距可能沒那麼大,但心智認知和品牌效應,甚至是心理作用很重要,方玉友也就是狠狠抓住這些做好了文章。

在河北燎原日化時代,他就從廣告營銷、員工培訓、商超運營……事事親力親爲,邊學邊用,成了一個真正的實戰派,而這種才華也反過來讓他更懂如何做產品。

據說,當時隨便一款新產品,方玉友只要拿在手裡看看包裝、聞聞味道、看看配方,立刻就能給出“是火還是死”的判斷,並且馬上匹配出一整套銷售策略。

直到今天,方玉友的旅行箱裡都放着珀萊雅的各種試用品。他會慫恿別人使用,詳細詢問使用感覺,也會讓別人提意見,尤其是那些批評的意見,總是聽得格外仔細。

這也讓珀萊雅更能用有限的研發,做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在方玉友看來,化妝品是一個變化極快的行業,需求、規則、玩法更新換代的速度特別快, “一旦鬆一口氣,企業掉下去快,再起來就很難”。他對珀萊雅成功之道的總結也是:

“過去20年,對珀萊雅來說,是賽跑一樣的20年,忙得從來沒有停下過。”

如今,當公司營收問鼎行業之巔,整個行業也捲上了新高度,珀萊雅恐怕是更不能鬆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