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阿里抵不過一個騰訊,什麼造成市值如此差異?

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較大反差,騰訊控股(00700.HK)和阿里巴巴(09988.HK)的投資者面對着不同結果。

5月16日收盤,騰訊控股漲3.98%,報收397港元/股,總市值37395億港元;阿里巴巴下跌3.57%,報收79.7港元/股,總市值16238億港元。騰訊市值已經超過兩個阿里。

有業內人士認爲,騰訊業務有一定用戶黏性,護城河比較深,遊戲業務雖受到未成年人限制時間的政策影響,但業績顯示影響並不大;阿里主要業務依然是電商,受到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對手的激烈挑戰。

資金面方面,阿里還沒完成轉換香港作爲主要上市地,並未進入港股通名單,“北水”依然無法買入,騰訊則有內地資金持續不斷增持。兩者的相似點是都有較好現金流支撐,能實現高額的分紅和回購。

一季度業績差距拉大

騰訊控股在5月14日盤後發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當季實現收入1595.01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淨利潤(Non-IFRS)502.65億元,同比增長54%。2023年全年,騰訊營業收入累計6090.15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非國際準則)則爲1576.88億元,同比增長36%。騰訊大手筆回購的底氣,在於充裕的現金流: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爲2219.62億元,同比增長52%。

同日晚間,阿里巴巴發佈2024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第四季度(自然年2024年第一季度)阿里收入爲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經營利潤爲147.65億元,同比下降3%,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5%至239.69億元。2024財年,阿里收入爲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爲1133.50億元,同比增長13%。阿里在財報中表示,利潤下降主要由於集團增加了對電商業務的投入及授予菜鳥員工的留任激勵。

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2025財年,預計淘天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會隨着消費體驗提升逐漸恢復健康增長,隨着“用戶爲先”戰略下的產品改進和投資策略逐步推進,阿里對保持市場份額領先地位具備充分信心。

今年1月的公司年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提到微信“老樹發新芽”時提到視頻號。而在遊戲業務上,他將遊戲出海稱爲公司國際化的最大希望。大模型從“文生文”捲到“文生視頻”的背景下,騰訊高管還在財報發佈後的媒體溝通會上向第一財經等媒體透露,公司正在持續改善大模型的文生圖和文生視頻能力。

關於騰訊和阿里的比較,玄甲基金互聯網研究員符雅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經營週期已過拐點,2023年第四季度是業績低點,廣告業務、視頻號高增長驅動利潤率水平提升,外加公司自身降本增效利潤率持續改善,所以估值端修復更加明顯。阿里經營還在磨底週期,雖然2024年第一季度淘天集團的GMV增速超預期,但是投入有所增加,所以利潤端還在下滑,電商板塊當前的競爭格局仍不明朗,壓制板塊整體估值。

符雅婷認爲,業務護城河方面,微信在社交領域當前基本處於壟斷地位,形成了強大的社交網絡效應,用戶黏性高,因此獲得持續的流量來源,基於這些流量騰訊發展遊戲和廣告等高利潤率的業務。而阿里核心是電商業務,本質還是零售,零售業務是雙邊網絡,穩定性弱於社交,因此持續有競爭者進入搶奪市場份額。

還有港股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遊戲業務增速並不快,內地對網絡遊戲限制未成年用戶使用時間,不過從業績看受到政策影響並不大,之前的憂慮消除之後,投資者也在恢復信心。

“北水”愛騰訊,無法買阿里

資金面方面,騰訊估值也明顯比阿里高,前者一直是港股通最熱門的買入個股,後者至今尚未進入港股通名單。另外,阿里主要業務主要在電商,無論是業務上還是對投資者的資金吸引方面,都受到了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對手的挑戰。

按照5月16日收盤價和最新業績計算,騰訊控股市盈率(TTM)、市淨率分別爲26倍和4倍;阿里巴巴分別爲18.5倍和1.5倍。

“比如京東和拼多多都是阿里巴巴強有力的業務競爭對手,資金面方面,京東和拼多多也吸引了很多海外資金追捧。”符雅婷表示,結合增長及估值角度,從投資回報而言,目前阿里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按照美股最新總市值計算,拼多多爲1962億美元,跟阿里1971億美元大致相當。

5月14日,阿里公佈2024財年業績的同時,宣佈一直爲在香港主要上市做準備,目前預計於2024年8月底完成轉換,將適時就主要上市轉換日期另行公告。

阿里雖然爲恆生指數成份股,但因“第二上市”身份,在香港上市近5年,都一直未能進入港股通“北水”買賣範圍。上述香港分析師認爲,目前阿里第一上市地依然是美國,中國香港是第二上市的地位,如果未來阿里第一上市地選爲香港,就有望納入港股通名單,纔有“北水”可以投資,這也是造成它跟騰訊市值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

都在回購分紅

騰訊、阿里在資金面上的相似點,則是持續大規模回購自身股份,以及高額分紅。

財報顯示,阿里董事會已批准派發2024財年股息,包括年度定期現金股息和一次性特別現金股息,派息總額約爲40億美元。同時,阿里繼續執行股份回購計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2024財年,阿里總計斥資125億美元回購12.49億股普通股。

3月20日,騰訊建議按每股3.4港元派發2023年年度股息,每股分紅金額同比增長42%,總金額則達到320億港元左右。同時,股份回購的金額也將翻倍,從2023年的490億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過1000億港元。2024年第一季度,騰訊回購5104萬股股份,回購總價148億港元。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過去投資互聯網公司,投資者看重的是成長性,所以四五十倍市盈率依然有資金積極追捧。經過最近三年的調整,市盈率回到十幾倍,盈利逐步趨於穩定,現金流明顯上升,回購和分紅金額增加,這批公司正從成長股向價值股逐步轉變。

海通證券表示,互聯網公司持續加大回購彰顯市場信心。過往歷史中,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潮往往發生在市場低迷、股價見底之時。如果股價走在上升勢頭中,回購回來的股份需要儘快註銷,將極大增加上市公司“成本”。對於港股互聯網板塊,國內經濟、美聯儲加息等仍然是當前核心宏觀變量,預計隨着後續經濟改善、競爭格局優化、降本增效的持續釋放,各公司收入和利潤端有望逐步回暖,疊加人工智能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有望催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