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考上北大又復讀,別再用扭曲獎勵政策刺激“考霸”

這兩天,“北大退學復讀生二次考取北大後未報到:校長承諾獎10萬未兌現”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

媒體報道,來自貴州畢節的小陳2019年考入北大護理系,被高中母校獎勵10萬元,但入學半年後退學。2020年,他又參加高考,在高中校長建議下,繼續填報了北大護理系,但被錄取後並未報到,準備再次復讀。因校長承諾的10萬元獎勵遲遲未兌現,近日他求助媒體。10月26日,據媒體披露,小陳已收到學校10萬元獎勵。

網友質疑小陳是爲了錢才選擇復讀。小陳本人則迴應,復讀真的不是爲了錢,下次高考準備衝刺北大數學系。據報道,小陳出身貧困家庭,想通過讀書、高考來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個人選擇無可厚非,“考霸”背後的投機是真問題

雖然小陳否定了網友質疑,但他“是爲了錢才選擇復讀”,也並非全都出於網友臆測。

據小陳反映,他的第二次高考成績雖然是涉事學校的理科高分,但並不夠北大數學系,鑑於“如果不填報北大,那麼2020年該學校就可能沒有學生被北大錄取”,加之涉事學校承諾獎勵10萬元,才聽了涉事校長的建議,再次填報北大護理系——他解釋爲“順便幫了校長一個忙”。而涉事校長也承認“在小陳填報志願時,自己確實進行了建議”。

如果這些都是事實,此事暴露出的無疑是各方在畸形“清北崇拜”之下相互利用、藉此謀利的投機行爲。雖然看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嚴格來講,有損害教育公平、對其他考生不公之嫌。

從“情”上看,家境貧寒的小陳就算是爲了獎勵而復讀,也無可厚非——人們可以說他短視,卻不宜苛責,“貧困”足以解釋很多選擇的出發點;就“理”而言,他兩次考上北大又棄讀,也是浪費名校招生資源,他每次被錄取後再棄讀,都是對另一名有望上北大卻上不了的考生機會的擠佔。

事實上,小陳這樣的案例此前就有,這類情況被稱作“考霸”現象。所謂“考霸”,就是考上北大清華等名校被錄取後卻不去報到,或者中途退學,再報名參加第二年的高考,考上後仍然不去報到或中途退學,繼續參加高考。當年2次考上清華1次考上北大的“學神張非,就成了爭議人物。2007年,“考霸”一詞還被列爲教育部171個漢語新詞之一。

輿論對“考霸”現象意見不一:有人膜拜“考霸”,認爲反覆參加高考能穩定地考出高分進北大清華是真學霸;有人質疑“考霸”爲了獲得高考獎勵反覆參加高考,是種短視的靠考試致富之路。對靠獲得高考獎勵改變家庭情況的選擇,公衆也莫衷一是:有人覺得非議者不知道“窮”意味着什麼,有人則覺得,把寶貴的青春時光用在反覆高考上是浪費時間

討論個體的選擇,意義不會太大,如小陳究竟是不是爲了高考獎勵選擇復讀,雖然有瑕疵,可那也屬於他本人的選擇權(包括退學後再報考同樣的專業)。

在此事件中,更該反思的問題是:激勵“考霸”的重獎機制,還有必要存在下去嗎?

別再用導向有問題的獎勵政策刺激“考霸”了

“考霸”現象其實是“清北崇拜”的畸形附屬物。這些年來,全社會瀰漫着的“清北崇拜”現象非常嚴重,這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不少地方都有重獎考北大清華學生的政策,並把有多少學生考進北大清華作爲地方和學校最重要的辦學政績

一名學生考進北大清華後,會收到包括當地政府社區企業等多方的獎勵,比如東莞市東城溫塘社區就有個“傳統”,對考取清華北大的社區學子獎勵20萬元。

這種獎勵機制固然能體現社會對優秀學子的高度認可,也有其進步意義,但也不可避免會刺激“名校情結”,尤其是“清北崇拜”。

爲體現“北清至上”,各地各校還拉開獎勵差距,設置爲北清、其他“雙一流”大學等不同獎勵檔,這無疑會加劇升學競爭,也助推高分復讀現象。

由此看,要消除“考霸”現象,還要回到“北清崇拜”這個根子上。前不久發佈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覈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爲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佈、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出臺這一規定,就是致力於治理扭曲的升學政績觀,但這一規定要得到落實,還需要進一步配套措施。比如,如果地方政府堅持以高考成績獎勵學校、教師、學生,誰來追究其責任?這問題就該有答案。

需要指出的是,總體看來,社會輿論對於重獎高分學生並不反對。一些民辦學校、復讀機構、企業獎勵高分學生,屬於企業自主行爲,用的也是企業自己的錢,很難約束。

但此舉的導向問題卻值得思考:鼓勵努力學習當然沒問題,可如果是助長“清北情結”,那就過了。

一言以蔽之,一邊是禁止炒作高考分數、狀元,政策要求政府部門公辦學校不重獎高分學生;一邊是各地和有關方面我行我素,由此而帶來的政策落實處於尷尬境地,不能不正視——這需要改革教育政績觀,不能再把高校分爲三六九等,而應推進人才評價改革,扭轉用人中的“唯名校”、“唯學歷”導向,形成多元人才觀

這裡面,考上清華或北大就重獎的扭曲獎勵機制,也該摒棄了。

熊丙奇(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