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大陸和臺灣來往通道步步收緊下的愛情

家傑鏡頭下的砂糖。

家傑:我是家傑,來自臺灣,27歲。我有一個大陸女友,她是江西姑娘。

砂糖:我是砂糖,江西姑娘,21歲。我的男友是臺灣人,我們在一起兩年了。

家傑:我們第一次相遇是臨近2019-2020的跨年。我的大學好友H邀請了在臺灣交換的幾位大陸朋友,那時我就有注意到砂糖。我覺得她是個害羞的人,有時我悄悄看她,發現她也在悄悄看我。這個害羞的女孩,眼裡好像有我。

砂糖:和家傑的初次見面是在朋友組的酒吧局上。我們當天醉得稀里嘩啦,他喝的很少,細心給我們善後。混沌一晚過去,第二天下着小雨,我們在租來的大民宿裡計劃行程。好幾個人酒勁尚未過去,有些呆滯。他就站在陽臺的落地窗邊,有些臨危不亂的感覺,提醒着朋友暫時不要開車。房間裡的光線有些黯淡,可在那一剎那,我對他有了些心動的感覺,說不出來爲什麼,可能是因爲他的溫柔、他的靠譜,或是什麼別的情愫。但我並沒覺得事情會繼續發展,畢竟還有13天我就要離開臺灣。

家傑:2020年1月7日,我們認識十天左右。砂糖也馬上要離開臺灣,返回大陸了。我們相約在咖啡店,她問我:願意開啓這段感情嗎?我知道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但我沒有猶豫,我想把握住來之不易的機會。我馬上要畢業工作,也會有經濟收入可以常常飛往大陸。何況,我本來也有去大陸發展的想法。我當時想,分別只是暫時的,短則半年,我畢業後,就能再次相見。

砂糖:分別很快就要到來。雖然幾次相處,我對家傑印象都很好,但考慮到異地、年齡差等等,我還是很難下定決心。現在回憶咖啡店的時刻,完全不像是在表白,而是一場關於愛情合作關係的談判;不是芳心蠕動的浪漫,而是緊張小心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直到他說出那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只要你行,我就可以」,我才半是衝動半是堅決地點了頭。好吧,就這樣,認識不到十天的我們,正式確定了關係。三天後,我坐上了飛回大陸的航班。

家傑:那時候完全想不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的規劃和想像。我們相互安慰,認爲會像彼時的非典,很快就能得到控制。然而病例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相繼爆發,大陸和臺灣來往的通道步步收緊。

砂糖:疫情發生的時候,我特別忐忑。大陸2019年就暫停了臺灣自由行,我也沒有其他契機可以去臺灣。如果家傑不願意來大陸發展,我們的未來怎麼持續?每每想到這個問題,我都特別沒有安全感。家傑只在大學時來過大陸一次,對於很多大陸的情況也不甚瞭解,加上網路溝通總歸有些不順暢,就連我們熟悉的交際APP都不一樣,我倆的感情磕磕絆絆。

家傑:雖然相隔海峽,又有疫情干擾,我們偶爾會發生矛盾。但只要雙方對未來有規劃,情況總會一點點好起來。我準備畢業,服兵役,然後找工作。找工作時,就希望能夠外派到大陸。最終找到合適的工作,當時已經是2020年底,公司說,等到農曆春節結束,可以再去到大陸辦公室工作。我知道砂糖一直擔心我的工作問題,確定要去大陸後,我能感受到她鬆了一口氣。其實,我也鬆了一口氣。

砂糖:回想起他剛工作,我還是有些生氣。他們公司當時計劃安排兩位員工去大陸發展,但要先在宜蘭培訓幾個月。除了家傑之外,還有一位女同事,公司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公寓。晚上我們視頻時,他一直支支吾吾,問了幾次才知道,原來他和女同事合住兩室一廳的房子。我氣炸了,整個人都不好。畢竟在我當時的認知裡,孤男寡女這樣住真的很不方便,我沒有再理家傑。第二天才知道,原來他當晚就沒有再住,暴雨中一個人找中介,自費重新租了房子。後來我自己去北京租房實習才意識到,其實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男女合租再正常不過。但家傑從未辯解過什麼,只是默默盡力改變。

家傑:異地四百多天後,我終於坐上了飛往上海的飛機。隨着飛機離開的,是我生活了25年的家鄉,而我要面對的,是一個只線下見過幾面的女朋友。我不知道,再次見面的我們會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在這個陌生的土地,我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我忐忑不安,我也一往無前,因爲這是我選擇的生活。

砂糖:事情在一步步變好,家傑最終來到大陸,我們結束了一年多的跨海峽異地。我也即將畢業,一步一步向他靠近。2021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他開始工作,而我也確定了研究生的去向。最關鍵的是,我們即將到一個城市工作、學習、生活。家傑剛來大陸的時候,我正準備保研。我特別想去北京,但我知道北京不適合他,無論是氣候、行業還是其他因素。正好家傑工作調動到上海,我也覺得上海適合他,我開始關注上海的高校,最終拿到offer。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因爲他而放棄什麼,其實我從不這樣覺得,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選擇,是對我們彼此的負責,而正是這份選擇給我們提供機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曾跨過山和大海:兩岸情侶獨白》上篇)

(採訪|非常酸的小尚;圖片|甜蜜的砂糖和家傑)

(本文來源:「柚子鋪聊臺灣」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