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視界:王義桅》 德國大選對大陸的啓示

日前,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落下帷幕,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得最多選票。值得注意的是,聯盟黨得票率大幅下降,傳統左翼社民黨輸得較慘,而右翼政黨選擇黨異軍突起。梅克爾接下來的組閣能否順利,仍有待關注。

若組閣順利,已擔任總理12年的梅克爾將迎來她的第四任期筆者認爲,梅克爾是少數優秀的西方政治家之一。她從30多歲起,擔任青年幹部,一直接受東德的培養。德國統一後,總理柯爾又將她吸納爲部長。梅克爾的語言、外交、學習能力都很突出。她本人是物理學家,金融危機後又自學金融,對經濟事務也越來越熟悉,帶領歐洲從債務危機中走出來。

目前,希臘經濟已經開始正增長了,證明當初梅克爾引領的政策是正確的。她後來只是栽到難民問題上,因爲她要捍衛價值觀。總而言之,今次德國大選表明,整個世界的權力在扁平化分散化,德國也遭到了衝擊,不過與美國不同。美國已經極化了,一半支持、一半反對總統川普,而在德國,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所以,梅克爾不僅是德國領導人,也是歐洲、乃至整個西方價值觀的領導人。

本次選舉結束後,梅克爾處境艱難。社民黨放棄與梅克爾所在的聯盟黨組閣,今後在議會中作爲反對黨,會從照顧勞工權益等方面對梅克爾的施政產生很大影響。德國此前是大聯合政府,情況相對簡單。而之後,梅克爾還將面對右翼政黨,要考慮到綠黨、極右議員的訴求,不太可能那麼大刀闊斧。

今後的中德磋商會面臨更多德國國內政治的掣肘。極右翼政黨對大陸態度都不太友好,具有保護主義色彩,會在綠色、環保、保護本國就業、技術等方面影響中德雙邊經貿來往,在知識產權、勞工、併購等方面確保德國的利益優先。梅克爾是政治家一樣的人物,現在遭到如此衝擊,說明西方已經沒有什麼政治家了,對中歐、中德的戰略伙伴關係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今後推動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會更多確保德國國內政治和歐洲政治的需要。

另外,德國選舉結束後,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宣佈,歐元區要進行改革。這實際上反映了法國要爭奪在歐洲地區領導權。法國有三大優勢條件:第一,馬克宏不像梅克爾一樣受到極右翼政黨那麼大的制約,兩國政治制度有別,法國長期以來有中央集權的傳統;第二,英國脫歐後,使法國成爲唯一一個在歐盟內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法國軍費開支大國裡超過2%,在難民和周邊關係問題上、安全防務事務上,法國的發言權會極大地提升。因爲法國在地中海附近有其殖民地,難民主要來自中東、北非地區。第三,法國在外交手段上比德國更加老練。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又是政治大國,所以馬克宏希望利用這些優勢,消除與德國相比在經濟上的劣勢,把原來的德法軸心再次變成法德軸心。

梅克爾更多關注中東歐事務,因爲那是德國產業鏈的延伸。但是現在法國力量起來後,德國將更多關注凡爾賽同盟。這是兩種對未來歐洲一體化路徑的不同前景,是一種博弈。在英國脫歐後,未來如何處理和英國的關係,以及英國兩年過渡期怎樣脫歐,也會影響到將來的爭權奪利。梅克爾曾經主張嚴格懲罰英國,但如果今後受到國內製約,或將改變對英國的強勢態度。法國可能會藉此機會,對英國採取更高的要價

筆者認爲,對大陸今後的外交關係而言,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對德國不要抱太高期望,還要加強與法國及其他中等強國如波蘭、西班牙等的合作。尤其在英國脫歐以後,歐洲內部支持自由貿易的力量有所下降。傳統意義上,歐洲最支持自由貿易的是英國、丹麥、荷蘭、瑞典北歐國家,所以,大陸應加強同丹麥和瑞典的關係,增強自由貿易支持者的力量。筆者建議大陸高層儘早訪問瑞典等北歐國家,對法國也要回訪。鑑於英國脫歐不會那麼順利,各方談判博弈較爲複雜,大陸還要選擇蘇黎世法蘭克福盧森堡等多個城市取代倫敦金融中心。總而言之,大陸應加強同歐洲多種力量的接觸(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