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欠溝通 應急清單牽動敏感神經

大陸自多年前開始,各省市應急部門隔一陣子就會發通知,建議家中準備應急物品的更新清單。圖爲北京市民在超市選購大白菜。(新華社)

大陸日前缺煤限電、極端氣候致菜價上漲、嚴格執行新冠清零、就地隔離,讓大陸一有風吹草動,坊間馬上出現搶購潮,這也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大陸自多年前開始,各省市應急部門隔一陣子就會發通知,建議家中準備應急物品的更新清單,新冠爆發後,又更新物品清單一次。如今兩岸關係緊張,大陸的危機管理,很容易讓臺灣民衆往極端方面聯想,這也凸顯兩岸沒有溝通管道,容易引發誤判。

本週大陸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的新聞一經刊出,導致重慶、河南鄭州、江蘇常州等地民衆搶購米麪糧油等生活物資,新聞還上了百度熱搜前幾名。雖然商家及時補貨保障供應、多地商務廳出面喊話,呼籲廣大市民不必過度緊張,無需盲目囤貨,但還是無法打消民衆顧慮。

事實上,早在2014年,北京市便發佈過相關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2020年,大陸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更是明確提到,要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在美日等國,由於各類災害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恐懼,應急物資包已深入民心。

此外,本月1日,不少濟南市民在網上曬出了濟南市人防辦公室發放的戰備應急包,內含醫療急救包、自救互救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自救物品。事實上,這並非濟南市第一次發放應急包,去年也曾發過,而且2020年包括深圳、寧波、海口、北京等多地均發佈了相關建議清單。

大陸公佈應急物資清單或發放戰備應急包是單一事件,爲因應疫情突發導致社區被臨時封控而呼籲民衆未雨綢繆也合情合理,可關鍵就壞在近期臺海問題急速升溫,兩岸官方無溝通,臺灣瘋傳大陸搶物資,大陸也把臺灣民衆拿五倍券消費的盛況,解讀成擔心中共打過來,先準備物資,其實全是虛驚一場。